词条 | 空道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空道教分类:【中国民俗】 或称“空中道教”,出现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为江西赣州人廖帝聘。此教吸收三教合一和道教清虚的思想及仪制,比较接近于道教。光绪年间传入福建,至民国年间在一些地方仍有流传。民间或称“廖大伯教”、“大伯坛”等。空道教徒弃家入道者住于道堂,穿黑道袍,戒形严洁,一般信徒则在家从俗。此教除了诵经和拜“空中祖”外,还劝人信道戒烟,通过念经、做静功以戒绝鸦片,因此在当时受到民间的欢迎。 除了以上介绍之外,宋元明清以来福建各地民间还有一些小区域性的民间宗教组织,其大多延续时间短暂,影响不大,因此不一一罗列。此外,在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中,也有一些民间人士设立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民国时期福州的男女佛教居士就曾发起成立功德林、居士林、佛化社、佛化女社、佛学社、莲社等组织,有的还推选正副社长,设立下属机构,定期集会,研究教理或举行演讲等活动。明清以后先后传入福建各地的中华基督教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中华圣公会、安息日会、真耶稣教会、天主教等外来宗教,也分别在各地设立教区、教堂、教会等机构和组织,积极发展教徒。一些教堂不但是信徒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结社集会的地方。如明末福州天主教堂内的一些教徒已模仿民间结社习俗,互以“社兄”、“社弟”相称,在圈子内形成一个特殊的民间宗教团体。民国时期福州等地还出现基督教徒聚会处等民间自发的宗教团体,团体内不设牧师、长老,以长幼为序,各人以兄弟姊妹互称,同时称教外人为“异邦人”。 福州花巷基督教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