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立冬分类:【传统文化】 源于岁时节气的传统节日。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地寒,冬月无菜,故立冬前五日,西御园例向宫中进冬菜。一时间上至宫禁,下及民间,皆贮藏蔬菜,以供一冬食用,故车载马驮,充塞道路。立冬的时鲜食品有姜豉、子、红丝、末脏、鹅梨、??、蛤蜊、螃蟹等。是日,朝廷遣官员祭祀神州地碉和天神太一。祠部规定休假1天。立冬后,如遇瑞雪应序,朝廷例支雪寒钱,官府免除公私赁钱五七十,以示优恤。 立冬,往往在农历十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为立冬,所谓“立冬交十月”。这时,冬季开始,人称“入冬”,偶有雪花飞落。 立冬日前后,时逢十月朔日,即十月初一,称“下元节”,亦称“鬼节”。辽宁各族家家必备冥襁,如冥衣、纸、箔等物,到墓地或十字路口焚之,俗称“烧包袱”或“送寒衣”。 民国以前,辽北一带,每届十月初一,皆抬城隍神像游走街市,俗称“城隍出巡”。礼毕,立城隍神像于厉坛,传说可震慑诸鬼。厉坛在铁岭城外西北角,俗呼“孤魂台”。民国以后,此礼废止。 过去,农家皆以十月初一后封窗。俗称“糊窗缝”或“溜窗缝”。辽宁冬季多刮北风,气候寒冷,封窗以保暖,俗语以“针鼻大的眼儿,牛犊大的风”相形容。民间习惯,十月一日前糊窗,必留缝隙,据说十月初一冥界收鬼回地府,来年清明节放出。此前糊窗应留出一方,供鬼魂出入,否则封严走不脱会作祟于人,故于十月初一后缝严为吉。 阳历十一月七或八日到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这个节气说明冬季开始了。此时,内蒙古气候的特点是天气转寒。还有一点,该地区冬季较长。如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在九月中旬(白露)就已进入冬季,全年冬季为二百四十六天以上。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大青山以北,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北部,在秋分时已进入冬季,一年中冬季有二百二十天左右。内蒙古偏南地区在寒露节气中已进入冬季,全年冬季为二百天左右。此时要做好农活扫尾和来年的生产准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