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端公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端公戏分类:【地域文化】 又名端鼓戏、端供腔。戏曲剧种。微山湖渔民求神时,一边鸣炮摆供,一边起舞歌唱,无管弦乐器伴奏,只有几面荷叶形的单面羊角鼓,鼓把末端的铁环上套着数个小铁环,伴奏者用竹篾敲击鼓面,同时晃动鼓把上的铁环。婚丧嫁娶、庆祝丰收时,粉墨演唱,经常是靠拢几条大船作舞台,渔民坐在自己船上围观。传统剧目有《刘文龙赶考》、《张相打嫁妆》、《张郎与丁香》、《魏征斩小白龙》、《秃尾巴老李治水》、《双秃闹房》、《会情郎》等。唱腔有“七字韵”、“十字韵”、“叠断桥”、“上河调”、“下河调”、“榔头调”、“请神调”、“念佛调”、“卫调”、“等郎调”、“送神调”等。无职业剧团。 戏曲剧种。也叫 “跳端公” 。流行于陕南西乡、宁强、镇巴等县与四川北部交界地区。陕南称巫师为 “端公”。“端公戏” 是由巫师跳神驱鬼除瘟疫和祈求吉祥、免除病害的歌舞形式逐渐发展形成的。起初以地摊子形式演出,后来吸收改编其他剧种剧目,搬上舞台。主要乐器有筒子胡 (琴壳用竹筒、蛇皮制成,琴杆上端大弯) 、笛子、尖鼓、暴鼓、手锣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