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符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符咒分类:【中国民俗】 符咒是符?和咒语的合称。“符”指巫师用朱笔或墨笔在纸上画成似字非字的图形,“咒”是巫师口中念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语句。民间俗信由巫师施行的符咒可以驱鬼镇妖,驱邪治病。符?的种类很多,福建各地民间流行的有五敕符、五鬼符、镇宅符、平安符、安胎符、催生符、月令符等,其主要功能可逐恶鬼、祛疫病、镇邪恶和保平安等。由于巫师的故意做作,民间常见的一些符?多不可辨认,故民间亦有“鬼画符”之俗语。可以辨认的符?一般也是以朱笔潦草书写,结束语多带命令的口气,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等。由于符?写于纸上,因此可以张贴悬挂于室内或门上,也可随身携带,有的还烧化成灰加水口服以治惊吓等症。咒语原先是由巫觋之流在行巫术时使用的一种口语法术,后来许多咒语逐渐流传民间,其神秘色彩日渐消失。明清前后福建民间神碉信仰中曾流传大量咒语,如临水夫人崇祀中的《娘奶咒》,王天君信仰中的《灵官启请咒》、《急启请咒》,观音崇祀中的《大悲咒》等。此外各地民间还流传诸如《五雷咒》、《祈晴咒》、《祈雨咒》、《天犬咒》、《白虎咒》、《捉鬼咒》等,数量很多。咒语要诵念出口。许多正规的咒语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另有一些咒语则由巫师现场发挥,临时瞎编一通,听者不知所云。除了巫师咒语之外,民间还流传普通民众的诅咒和赌咒。诅咒属于恶咒,一般是想通过一些恶毒的咒语达到害人或复仇的目的,此亦属人类学中黑巫术的一种。清代福州等地民间曾流传牛头愿之类的恶符咒,《闽杂记》卷7载:“其祀刻牛、马、狗三首于木板,统名曰牛头神。亦有铸铁板者,名铁头和尚,状皆狞恶可畏。凡与人仇怨者,买印数十张,先以其半就像烧化,随以右手拍像念咒讫,叱回:‘随我来!’径至怨家门外,以其余纸焚之,复念前咒三遍,则其人必病甚或致死。”赌咒则是为解决民间纠纷或案情难断时为了自我表白而进行的原始立誓方式,如民间常见的对天立誓或对神发誓等,都属此类。在乡老或地保、庙祝的主持下,一般到城隍庙或其他神灵面前立誓表白以化解。《乌石山志》卷4说:“愚人不畏父母而畏五帝。每有不白之事,则于五帝前破碗赌咒,将五帝首领斫下,谓之?头,以示不直必遭神谴之意。” 符咒包括符篆和咒语。咒语一般为韵文,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可以通神、具有魔力的语言,遇到邪神恶鬼凶煞,只要念动有关咒语,便可驱邪退鬼、挡住凶煞。符篆本是巫道的一种法术,笔画屈曲,即道书所谓云篆、丹书、符字,说是神的文字,可以驱使鬼神,用于驱邪治病。后来流至民间,一些人依样画符,认为也可起到镇邪驱鬼的作用。 民间对待许多问题都用符篆来解决,有时只用咒,有时只用符,有时符咒并用,有时还配合采用拍打、针刺、掐捏、灯火炙灸、服药等方法。使用咒语要解决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止小儿夜哭。家中有小儿夜间爱哭,有些人不以为病,而认为是碰着了“夜哭郎”,便用黄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贴于交通要道过往行人多的地方,让人念读,以为这样借语言的魔力就可解决小儿夜哭的问题。 行路时遇到恶狗挡道便念“锁狗咒”:“望见你的屋角,不怕你这狗恶,人有千条麻绳、万条麻索,先捆狗头,后捆狗脚。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夜间一个人行走在偏僻阴森的地方时,往往怕鬼,便将左手拇指掐住中指尖不放,叫做“掐诀子”,认为这样就有震慑妖魔的作用。又一边走一边念“化身诀”,认为这样野鬼就看不见自己的身影,就可避开野鬼的纠缠。此俗至今在永州市珠山、水口山一带仍有存留。 以前农村发现急发性中暑、休克等症时,巫师便用一碗清水,手指在水上画符,口念“煞水咒”,然后将画过符的水给患者灌下,可能是冷水刺激的作用,一般可以苏醒过来,人们便以为是符咒的作用。 旧时民间咒语非常之多,有封血止血的“止血咒”;接骨治伤的“接骨咒”;治皮肤烧伤、烫伤和使锅中烧油、烧水不热的“雪山水咒”;使物品不点火自燃的“起火山咒”;有化鱼刺卡喉的“九龙水咒”;“抓疡子(淋巴结肿大)咒”;隔山治伤的“隔山咒”;治牙痛的“收牙痛咒”;“治狗咬伤咒”;“治蛇咬伤咒”等,都是一种语言魔力崇拜。 符?的使用也很普遍,除巫师为人治病、驱邪常用符?外,民间也常用符?来预防凶灾和治病。如端午日要在门上贴午时符。有的人家用朱砂在黄纸上画上五岳符贴在家中,认为可以镇宅。 咒语在彝族民间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攻击仇敌的咒语,一种是谋求自身的利益,解除仇人攻击的咒语。 “撮日”意为咒人,是对有深仇大恨的人进行的一种诅咒巫术。作法术时,先将20截一米长的柳枝插在山坡上,将一只公鸡和一把草捆扎在一起,放在柳枝旁。而后,毕摩手提公鸡诵咒人经,诅咒仇人将像此公鸡一样死去。诵经毕,将一只羊和公鸡打死、煮食。继而毕摩用刀将早已扎好的草人砍碎(象征被诅咒者被砍死),并一面诵经,一面将鸡头、鸡翅、鸡腿捆束在一根竹竿上,就地插好。人们认为经过作此巫术,仇敌会因之死去。 “消布”意为消咒,是一种使他人对自己进行的攻击性的流言蜚语失去效果的巫术活动。大都在夜间进行。届时,毕摩坐于堂屋内,手提公鸡,口诵咒语,指名道姓,将××家的恶意中伤的言语驳回去。其中有这样的含义: 一咒欺负孤儿寡母者; 二咒仗势欺人、多嘴多舌者; 三咒口蜜腹剑者; 四咒当面说好话,背后却在捣鬼者; 五咒乱整乱搞者; ………………… 念完一段咒语后,毕摩用力猛击公鸡头部将公鸡打死,而后把公鸡放于地上,又念咒语,最后将公鸡掷于堂屋门口方向,以鸡头向门外者为吉,头朝室内则为凶兆。旧时,彝人每逢远行、出征、搬迁等事时,大都请毕摩举行此种巫术。平时,各家各户一年都要进行一次或数次这样的巫术活动。 是道家方士驱鬼役神的法术手段,民间认为对鬼魅有威胁作用。甘泉县孩童如有病不愈,大人便从巫师处购回符咒,缝在小孩衣服上。一些成年人因长年有病,也佩带符咒。民间亦有仿制者,如蝎子符。民间认为,蝎子除能咬伤人外,还会带来其他灾难,有 “狗咬呆,蝎勾灾”之说,是不祥之物。有在谷雨节贴蝎子符的习俗,据说贴后蝎子就不会出来害人了。在铜川,此符是用黄表裁成的纸条,写有咒语。讲究点的,要用谷雨这天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收取的草上露水磨墨书写。其上部,一般是用行书连笔写的“敕令”二字,下部是正文,如:“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送蝎千里化为尘。”又如:“谷雨三月中,大师到门庭;手拿七星剑,要斩蝎子精。” 符 咒 (邰 瑜 供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