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筑分类:【传统文化】 古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有13弦,弦下有柱支撑。演奏时,左手按弦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产生于先秦,盛行于唐代。《旧唐书?音乐志》:“筑,如筝,细颈,以竹击之,如击琴。”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46:“(筑)形如琴,十三弦。鼓法:以左手扼之,右手以竹尺击之,随调应律,唐代编入雅乐。” 中国古代击弦乐器。因久已失传,其形制、构造及演奏等只能从古代曲籍中略见一斑。宋代陈?《乐书》记载:“击筑,筑之为器,大抵类筝。其颈细,其肩圆。以竹鼓之,如击琴。然又有形似颂琴,施十三弦。”看来,筑是以竹尺击奏而得名的。 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战国策?齐策》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也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的记载。据古籍分析,筑始如筝,后又似琴。初为5弦,后至12弦和13弦。魏晋南北朝时,筑曾是相和歌的伴奏乐器,唐朝时用于雅乐。筑的演奏为左手执器或以手指按弦,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筑的明器模型。 中国古代弦乐器。古有八音,筑为其一,属于丝类。其器似筝,有细项。古传有五弦及二十一弦等数种。又有一种形似颂琴,十三弦,身长四尺三寸左右。左手按弦,右手持竹棍拨奏之。先秦时,流行于燕地,以高渐离最负盛名。汉代遍及各地,汉高祖刘邦及戚夫人亦擅长击筑,高祖还乡,曾亲击筑而高唱《大风歌》,以抒感慨之情。至唐代,始将筑置于雅部,宋袭唐制。元以后遂废而不用。演奏时,多与筝等相配合,所谓 “筝以指弹,筑以硅击, 大同小异”。 古老的击弦乐器。最早的筑与琴、瑟、筝等很相似。筑呈细长棒状,张弦五根。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产生于春秋时代,它的兴盛期是从战国至唐代。据传说秦始皇喜欢听筑,刘邦击筑为自己演唱的《大风歌》伴奏,唐代曾用筑为九、十部乐中的清乐伴奏。但宋以后逐渐销声匿迹。1973年和1978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随县出土了两件筑,为今人研究筑这种乐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