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简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简策分类:【传统文化】 编连成册的竹简,犹后世的书籍。一根竹片所制为简,众简相连谓策。周代末期始有(一说殷商时已有),东晋末年逐渐被纸书取代。据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考证,简有3尺、2尺4寸、2尺、1尺5寸、1尺2寸、1尺、8寸、5寸等不同长度,著书多用2尺4寸简,信多用1尺简,法律写于3尺简。《后汉书?曹褒传》:“褒既受命,乃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篇,写以二尺四寸简”。连简成策的绳或皮条称“编”,《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即此。编策时为保护正文不致磨损,前加两空白简,谓之“赘简”,其背面写书名、篇名(亦有在赘简前加一标简书写篇名、书名者),为后世书籍封面、扉页起源。编策后常自尾向前卷起装入套中,此类套古人称囊或帙(zhì治),故后即称一套书为一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