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米芾

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著名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自号鹿门居士。世称“米南宫”。原籍太原,迁徙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宣和间为书画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性疏放,人谓之“米颠”。诗文皆能,书画兼善,亦精鉴别。所画山水,天真发露,枯木松石,时出新意,信手用笔,水墨点染,不求工细,意似便已。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之誉。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师法王羲之等,擅行草,工蝇头小楷。画作有《云起楼图》、《研山图》、《春山烟霞图》等。法书有《参政帖》等。又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后人有辑本《宝晋英光集》。

北宋徽宗朝书画学博士。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因其母曾侍英宗皇后(神宗朝尊为宣仁太后),以恩补?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博士,赐对便殿。其子米友仁亦善书画,世称小米,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于任所。米芾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书法有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有“风墙阵马,沉着痛快”之评。用水墨点染,多以烟云掩映树石,突破了勾廊加皴的传统技法,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派”(或称“米氏云山”)。工于临摹,至于乱真。亦作花卉,晚年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米芾风神潇洒,音吐清畅,所至处,人常聚欢之。芾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尝见巨石,具衣冠拜之,且呼之为兄。以其行止怪异,世称“米颠”。存世书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问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后人辑为《宝晋英光集》;其孙米宽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其中《画史》一书是研究从晋到宋绘画史的珍贵资料)。现存《溪山雨霁》、《云山》等图乃后人所作。资料来源:一、《宋史?米芾传》。二、《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三、《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四、《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五、《中国历史辞典》。六、《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外史、襄阳居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今镇江)。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为人举止颠狂,好洁成癖,无为州有奇石,具衣冠而拜,呼石为兄,所以有“米颠”之称。能诗文,擅书画,精鉴赏。画水墨山水,不求工细,信笔为之,创米点皴法,云烟掩映,雨雾??,突破了以往勾勒皴擦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其子友仁(1086―1165)字元晖,发展了“米家山水”的画法。米氏父子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大、小米之称。

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清翁方纲谓其自元钓六年(1091)起改书芾。字元章,号鬻熊后人、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溪堂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属湖北),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神宗时以恩荫入仕,历知州县。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后出知淮阳军,卒于任所。好洁成癖,冠服怪异,多蓄奇石古砚。曾于无为州治见巨石,状奇丑,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为“兄”。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博学洽闻,恃才傲物,不能与世俯仰。工诗文,奇险怪绝,语无蹈袭,有“清雄绝俗”之评。酷嗜法书名画,遇一妙品,必竭力求取,手装秘玩。富收藏,建书斋贮之,名“宝晋斋”。工临摹,几可乱真。精鉴别,于古书画之笔、墨、纸、绢、款、印、题跋等,皆能详加辨比,剖析毫芒。七八岁时即学书大字,初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后上溯王羲之、王献之、汉魏碑版竹简、周秦石鼓文及铜器铭文等,晚年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所作行、草,俊迈豪放,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苏轼谓其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并赞之为“超妙入神”。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画山水师法董源,然自出新意,重意趣而不求形似、不求工细,怪怪奇奇,颇具天趣,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作画皆用纸,不上胶矾,亦不喜作大幅,有时还戏以纸筋、蔗滓、莲房代笔。首创水墨点染、横点积叠的画法,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突破了钩廓添皴的传统技法,自谓“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为宋代文人墨戏画代表性画家。子友仁继承其父技法而有所发展。画史上称米氏父子所画为“米家山”、“米氏云山”,对后世文人山水画有很大影响。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喜作圣贤人物,自谓:“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精于书画理论,论书主张多学前人真迹,注重体势变化,有“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之说。论画强调意境,赞赏天真平淡,崇尚主观情趣,与苏轼、文同等人共同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传世书迹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数十种。传世画迹多赝品,现存《春山瑞松图》传为其所作。所著书画论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诗文甚富,有《山林集》,南宋时散佚,其孙米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岳珂辑有《宝晋英光集》,并行于世。参见“米氏云山”。

宋代书画家、古器物鉴赏家。回族。祖籍太原 (今山西), 后迁襄阳, 中年后家居丹徒 (今江苏镇江)。初为校书郎。入朝为书学博士、太常博士, 知无为军 (今安徽无为), 召为书画博士, 擢礼部员外郎, 出知淮阳军 (今江苏邳县南)。绘画师承董源, 擅长水墨山水画, 多以烟云掩映树木, 不取工细, 创造 “米点山水” 独特画技; 其书法有 “王献之复活” 之誉。对古器物书画, 精于鉴裁。著有 《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 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