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索福克勒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索福克勒斯分类:【文化精萃】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生于雅典富商之家。年轻时喜爱音乐,所以当希腊人在萨拉米海战中取胜后,举国欢庆胜利时,他赤身裸体率领合唱队高唱凯旋之歌。他早年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寡头派,后来拥戴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斯。他的政治主张是维护民主法治,反对独裁统治。他的处世哲学是中庸之道,因此他属于温和的民主派。他一生写了近130部悲剧和“萨堤洛斯剧”,现存7部,其中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由于他生活在雅典城邦由兴旺转向衰落的时期,自由民阶层对民主理想开始幻灭,作者认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的生存都是受“命运”支配的。诚然他意识到命运本身是不公道的和不合理的,承认人的自由意志不会屈从于命运。然而在他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贯穿了“天命观”,“命运”成了一种超然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知,由于他自己早先的罪恶,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婴儿俄狄浦斯抛弃。俄狄浦斯长大后也从神那里得知自己不幸的命运,下决心摆脱命运的摆布,就逃往忒拜。途中一时冲动打死了一个老头,正巧是他的生父。他猜破了人面狮身的女妖的谜语,为忒拜人解除了灾难,被忒拜人拥戴为王,娶了前王的寡后,实际上是他的生母伊俄卡斯忒。结果,他的所做所为与自己愿望背道而驰,无意成了杀父娶母的凶手。最后俄狄浦斯王知道了事实真相,绝望中捅瞎了自己双眼,并且请求放逐。该剧着力描述个人意志与命运之间的殊死搏斗,结果命运获胜,这里,作者一方面宣扬命运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又十分明确地表明命运有着伤天害理的邪恶性,反映了希腊初民时期,自由民无力战胜社会与自然灾难的悲愤情绪。它动摇了对命运之神的正直性的信念,表明了当时人民的民主意识的成长。悲剧《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由于索福克勒斯创作技艺高超,把希腊的悲剧艺术推向顶端,所以他本人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