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纪事本末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纪事本末体

分类:【传统文化】

历代“别史”所采用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记事条理分明,前后联贯。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北宋司马光编撰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杰作,问世以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袁枢喜诵此书,但苦其浩博,难以记忆,因为 《资治通鉴》 所采用的编年体形式,是按照时间经纬来叙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 至后周显德六年 (959年) 的历史的,往往关于一件史事的记载 “隔越数卷,首尾难稽”,“事之本末” 难以全窥。据说司马光本人也曾慨叹过 “修《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欠伸思睡”。袁枢突发奇想,将 《资治通鉴》 分年记载之事,抄在一起,自成一个单元,这样就将编年体的《资治通鉴》改编为以二百三十九个事件为中心的 《通鉴纪事本末》,如 “三家分晋”、“秦灭六国”、“豪杰亡秦”、“高帝灭楚”、“诸将之叛”、“匈奴和亲”等。袁枢并未想到,他这一番誊誊抄抄、一字不改的 “文抄公”工作,竟然创造了一种史籍编纂的新体裁,这就是后代史学家所称 “纪事本末体”。在一般读者心目中,所谓历史本来就是由一连串历史事件组成的,袁枢创造的这种新体裁,将纷繁的历史简化为事件,将一部记载治乱兴衰的《资治通鉴》故事化,让读者读历史如读故事,这非常投合喜欢读故事的中国人的口味,尤其对初学历史的人来说,更是理想的读物。《通鉴纪事本末》一成书,便广为流行。此后,“纪事本末” 蔚为大观,主要有 《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 等,也就是说,中国自春秋以来上下数千年的历史,都有了“纪事本末”。

传统史书体裁之一。由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时首创。自汉以来,纪传、编年二体对举互用。前者一事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后者一事隔越数卷,首尾难稽。纪事本末体以事为纲,因事命篇,又按年月顺序纪事,使之连贯完整,语无重出。清章学诚赞其“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梁启超亦认为其“与理想之新史最为相近”。它的缺点在于不能反映同时期各历史事件间的联系。纪事本末体突破了两体徘徊的局面,与纪传、编年鼎足而立,成为我国史著主要体裁之一。宋代纪事本末体著作可分两类,有专记一朝或相续诸朝史事的,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本末》、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有记专题史事的,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也有目录学著作因其按年编次而归入编年体)、郭允蹈《蜀鉴》等。基本奠定了后代纪事本末体的规制体例与发展方向,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上的一大创新,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参见“通鉴纪事本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