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传释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传释词分类:【传统文化】 书名。一部较有特色的虚词词典。清代王引之著。其《自序》作于嘉庆三年(1798)。始刊行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共10卷。收160字,按各字声母喉牙舌齿唇五音编次。常见义解释多从略;难解义则追本溯源,引证详博,辨析周至,且常出己见,亦多精审;引书例断至西汉,体例谨严。本书学术价值甚高。后孙经世有《经传释补》、《再补》,吴昌莹有《经词衍释》。 解释经传古籍虚词的书。清代王引之撰。全书收字共160个(同音字如“、以、已;由、犹、攸;繇、由、猷等不计),以单音虚词为主,间或收些连用的虚词,如“庸”字后附有“庸何”、“庸安”、“庸讵”、“庸孰”四词所引书证,上自周秦,下至西汉,此后一概不录;又以九经三传为主,子书和其它书籍为辅,与书名《经传释词》是一致的。所收诸字按喉、牙、舌、齿、唇等发音部位为排列次序,共10卷。 清初年间,刘淇著有《助字辨略》,也是专门研究古籍虚词的,收字除同音字外,多达476字,而且引证古籍之多、时限之长都非王书所及。惜其书流布未广,王氏似未见到。王氏生当乾嘉盛世,文字、音韵、训诂、考据鼎盛之时,其父王念孙又是当时代表人物之一。他幼承庭训,长继父业,引申而为之,书中常有“家大人曰”语,意为:这是他父亲的说解。两书相较,已不是一般的后来居上可以概而论之了。首先,它比《助字辨略》引证、解说都更加详尽,而且对所举之字“必举其出”,源源本本地罗列材料,以参较异同。如卷1的“与”字,作“及”讲的引《礼记?檀弓》的郑注;作“以”讲的引《易?系辞》、《礼记》、《论语》、《史记》、《汉书》等;作“为”讲的引《韩子》,《国策》、《孟子》、《汉书》等;作“谓”讲的引《大戴记》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作“如”讲的引《广雅》、《大戴记》、《墨子》、《礼记》、《国语》、《吕氏春秋》、《史记》、《左传》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刘书。刘淇在“与”字下,只引用《论语》、《汉书》、《左传》、《孟子》、《史记》和张平子的《西京赋》。其次,王书体例,前后一致,条理非常清楚,所收之字都是先说用法,后引书证;还有的对所引书证,又加以解释。如卷五“盖”字,“盖,盖者大略之词。《孝经》:‘盖天子之孝也’。孔传曰:盖者,辜较之辞。辜较,犹大略也,常语也。”其不足处主要是:一阙漏较多。有的《经义述闻》中论及的,《释词》失收,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的“又可以为京观乎?”《述闻》中证明“可”即“何”,而《释词》未收;又如“可”也用以表数之约略,例《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千余金”,也未载。二、亦有误解,如卷2“焉”字下作“则”讲,引《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其实,“焉”是句末语气词,应属上读,王氏因误解而误断了。 《经传释词》刻本较多,现在通行的是岳麓书社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和清代几种刻本校勘后重新排印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