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文化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济文化节分类:【传统文化】 由国家、省、市、县、区等各级政府或各行业各系统等有关部门主办,以各地名人、名胜、名特产等命名,融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会,也包括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的文化节会。它是节日文化和商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源于延续至今的我国传统庙会,在当代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成为具有特定内容的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自从1983年山东潍坊在一位美国朋友的建议下,创办国际风筝会以来至1992年,各种节会风及全国。有关资料表明,见诸于各地报刊的年、节、会多达400余个。这些节会,有的是在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基础上赋以新时代内容,使之发展演变为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文化节会。如大泽山葡萄节,是在大泽山传统的“财神会”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三月街民族节,是由古老的三月街发展而来。更多的节会,则以当地名胜、名特产、名人为媒介,把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加强对外开放、开发旅游资源等结合起来,使文化活动与经贸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如山东国际孔子文化节、哈尔滨冰雪节、大连服装节、洛阳牡丹花会、自贡恐龙灯会、大兴西瓜节、新疆吐鲁番葡萄节等等。这些节会,把浓郁的文化色彩和明确的经济目的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举办音乐、舞蹈、民间花会、灯会、美术、摄影、体育比赛、旅游、商品展销、品尝佳肴、商品购销洽谈、探讨资源开发等各种活动,使经贸旅游活动处于一种生动、优良的文化氛围中,借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知会天下,提高地方知名度,吸引外商外资,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发本地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经济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规模大小不等。有国际性节会,全国性节会,还有省、市、县、区范围的节会,甚至有学校、家庭等范围的节会,灵活多样,充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实践表明,大多数节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和经济优势,加强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就其发展趋势来看,将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