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统一山川祭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统一山川祭祀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重要的祀典,效、社、宗庙之外,还有“旅”和“望”。“旅”、“望”祭祀的对象,是名山大川。因古以旅为单位祭山川,故祭名亦称旅;望则有名望和月中祭祀两层含意,清人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序》说:“禹与伯益主名山川,定其秩祀。”认为中国古代祭祀山川开始于夏代。实际上,从世界各民族原始宗教中普遍都存在崇拜山川这一现象来看,我国祭祀山川恐怕比夏代要早一些。人类为什么要祭祀山川? 《礼记?祭法》的解释是:“山林川谷丘陵,能出公,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既然把山川的自然现象视为“神”,那么对其祭祀以求其福钓也就顺理成章了。

山川的神是有等级之分的,对它们的祭祀自然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史记?封禅书》引《周官》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河。这段文字虽然有汉人伪窜的痕迹,但它以社会等级来看待山川之神的神格,把天子与诸侯在山川祭祀上作了分工,这基本上是符合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现实的。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并立,周天子有名无实,于是诸侯在山川祭祀上唯我独尊,各自为政,放手祭祀自己境内的山川。至于别国境内的山川,则置之不祭。山川祭祀由于割据局面的存在显得极不统一。秦王朝击灭六国,统一天下,这种山川祭祀的老办法显然不合时宜,它不仅和新的形势不协调,而且地区性的山川祭祀,往往还能引起人们怀念故国之情,这对于巩固统一很不利。因此,秦始皇在山川祭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齐划一的工作,使其和大一统的局面相适应。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王朝官方规定所祭祀的名山大川情况如下:

自崤以东,名山有五座:太室(嵩高)、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有两条:济水、淮水。

自华以西,名山有七座:华山、簿山(衰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汶山)。名川有四条:河(在临晋设祠)、沔水(在汉中设祠)、湫渊(在朝那设祠)、江水(在蜀设祠)。

除以上的名山大川之外,还祭一些小山川。例如“灞”“?”“长水”“沣”、“涝”、“泾”“渭”等,虽然不是大河,但因为地处秦都咸阳附近,所以也要祭祀。再如“、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山之属”也要祭祀,不过祭礼没有前面大山川那样隆重而已。关于山川祭祀的方法,《尔雅?释天》讲,“祭山曰?县,祭川曰浮沈”;《周礼?大宗伯》讲,“以狸沉祭山川林泽”;《仪礼?觐礼》讲,“祭山丘陵,升,祭川,

。”可见古籍的记载略有差异,总括来说,“县”、“沉”就是祭山川的基本方法。“县”是把供品(主要是玉器)高挂起来献祭山神;“沈”是将供品(一般均为白马玉壁)沉于水底以祭河神。另外,祭山也有用“?”法的,就是把供品埋藏于山。祭河神还常用“浮”法,就是把祭品放在水上飘流。例如《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记的河伯娶妇,就是将女“浮之河中”作为祭品,这虽然说的战国时发生的事,但距秦朝不远,秦的祭河习俗与此应当是相近的。

经过这样的一番整顿,秦王朝的山川祭祀便有了一个官定的统一标准,这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信仰有重要意义。从祭祀对象来看,秦始皇统一山川祭祀具有轻关东,重关西,尤其是重国都附近的显著特点,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重视秦国本土,要采取措施增强秦本土山川之神的权威性,神的权威性也就是人的权威性。可见,秦始皇在统一山川祭祀方面加强秦人统治地位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总而言之,秦始皇在天地、祖宗、山川这三项最主要的祭祀礼典上确实做了大量的旨在加强精神统治的工作,这既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成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把秦文化推布到全国的重大步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