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绣球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绣球舞分类:【传统文化】 壮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西桂林一带,靖西县的南坡、龙邦及德保、天等、大新和龙州等地区亦盛行。据传说,古时壮族居于崎岖山区,劳作之余无所自娱,便相互抛物取乐。后用各色棉布或绸缎制成球状,中灌细沙,外缀飘带,相互抛接。该舞有两种内容:一是找配偶。春节、三月三或秋后喜庆,壮家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女带绣球、白底布鞋等,男带手镯、毛巾等,赴聚集地点唱山歌,物色对象或寻找旧友。当双方倾心相爱时,女方将信物系上绣球,抛给所爱男方;男方取下信物,即回赠手镯、毛巾和封包等,以示定情;二是体育锻炼,增进友谊。春节或三月三歌圩节中,相约在特定的场地,竖33米高的球靶,靶面有圆洞,男女各站一方投绣球,中靶者胜。个别地区以投绣球为游戏,男女各列一方互相抛接,未接中者受罚。1982年靖西群众以投绣球形式参加全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获优秀节目奖。 绣球舞,是壮族人民在歌圩上最吸引人的一种传统舞蹈,也是男女双方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歌圩那天,参加歌圩的男女青年,对歌完毕就开始跳绣球舞。 绣球,用绸缎扎成球形,跳时,每人拿一个或两个,时而自抛,时而男女互抛。 绣球舞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壮家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谁知在结婚那天晚上,姑娘被山妖抢走,关在洞中石楼上。新郎和众乡亲追到山脚无路上去,正在危难时刻,仙娘姑姑从山顶抛下一个绣球,绣球落在石楼的窗口,新娘急忙爬出窗子,抓住绣球带滑下山脚,山妖追来,新郎抛出绣球,绣球立刻变成一团烈火,把仙妖烧死,大家簇拥着新郎新娘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回到家,青年男女认为全靠绣球使新娘新郎得到幸福,于是就做起许多的绣球,跳起绣球舞来庆贺,绣球舞就此产生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