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续资治通鉴长编分类:【文化精萃】 编年体史书。南宋李焘撰。原书九百六十卷,总目五卷,举要六十八卷。编撰历时40年,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成书。仿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先撰长编的体例,记述始于建隆。终于靖康,北宋九朝共166年的史事。博采实录、国史、会要等官书及野史、家乘、碑志、行状等私书四百种。保存了大量的史籍佚篇。前五朝史料搜求尤其完备。对材料的削误增补、分注考异,都有资料考证,是研究北宋史的基本材料。旧刻本宋以后流传很少。今本是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卷数虽达五百二十,尚缺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哲宗元钓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和徽、钦两朝各卷。有爱日庐活字本,浙江书局本,中华书局点校本。清黄以周据《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书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对本书缺卷多有弥补。 书名。南宋李焘撰。原书960卷,今本520卷。所记上起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覆亡,凡168年历史。属编年体北宋史。成书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体例仿司马光《资治通鉴》,多取材于政府档案、实录、杂史、文集等,历40年,撰成是书。全书卷帙浩繁,资料丰富,极富史料价值。原书宋以后鲜有传本,今本系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清末黄以周辑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60卷。 书名。南宋李焘著。李焘(1115―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 (今四川丹棱) 人。其修撰《长编》,前后共历时计40年,分四次编成奏进: 第一次于隆兴元年(1163),第二次于乾道四年 (1168),第三次于淳熙元年 (1174),第四次于淳熙九年。汇总四次所进之书,共980卷。又做《举要》68卷,《目录》5卷,总计1063卷,687册。以编年形式详细记述了自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 至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北宋九朝168年的历史。是书博采实录、国史、会要及野史、文集家乘、行状、笔记、志铭等辑录成书,保留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行政、外交和宫廷的丰富史料。其中神、哲二朝正值王安石变法前后,《长编》 叙神宗朝篇幅228卷,叙哲宗朝120卷,对当时的新法成败及激烈的新旧党争提供了详实的记录。是书实仿司马光 《资治通鉴》 体例,但焘谦称《长编》。又,全书剪裁得当,无芜累之病,却终因卷册巨大、刊刻不易而难全帙流传。明初修《永乐大典》 录入此书,已缺徽宗、钦宗二朝及熙宁、绍圣7年间史事。清初徐乾学得一节残本,仅15卷,虽神宗以后事全缺,也已为当时难见的本子。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自 《永乐大典》 中辑录原文,重编为520卷,即为现在的通行本。宋人杨仲良曾以李焘的 《长编》 为依据,编成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50卷。中间虽亦有残缺,但收有徽宗、钦宗朝事迹,可补今本之不足。中华书局出版了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古籍所的点校本。 编年体史书。南宋李焘撰。今本520卷。李焘有感于本朝故事众说纷纭,真伪难辨,故依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集北宋一祖八宗凡168年历史,撰为是编。历经40年,自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奏进,淳熙十年最后编定为980卷。又有《举要》60卷,《总目》5卷,并依孝宗旨意,仿王安石《三经新义》格式,对书中失误之处加以损益修换。编成《修换事目》10卷,共1063卷,687册。因谦不敢言《续通鉴》,故名之《长编》。是书编者恪守“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取材广征博引,凡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中有关史实,均详采其事,前五朝史料搜求尤为完备。又继承发展了司马光《通鉴考异》的传统,对各种史料的出处、取舍、异同和真伪都在注文中详加说明,不仅使学者得览歧异记载,也由此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宋代史料,为研究宋史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史籍。是书虽以精审著称,然记事亦有疏失,李心传《旧闻证误》多有驳正。此书卷帙浩繁,难以传写,自元朝以来,世罕传本。清康熙初年徐乾学访得自太祖至英宗朝的175卷,乾隆时四库馆臣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原文,参以徐本,厘为520卷,此即通行的阁本。其中缺徽、钦两朝事迹及治平四年(1067)四月至熙宁三年(1070)三月、元钓八年(1093)七月至绍圣四年(1097)三月、元符三年(1100)二月至十二月间共7年记事。嘉庆二十四年(1819),张金吾以阁本为依据用活字排印,是为爱日精庐本,谬误甚多。光绪七年(1881),浙江巡抚谭钟麟命黄以周等人以文澜阁残本校爱日精庐本,参考其他宋人文集与百家私史,多所匡正,并雕版印行,为浙江书局本。所缺各卷,黄以周又据杨仲良所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60卷。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附以《长编拾补》影印出版。自1979年起中华书局陆续出版校点本,比之浙本又有改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