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地域文化】

冠饰。清朝官员冠上插饰各类鸟兽羽毛,以示礼仪和地位高低。源自关东后金时期,后屡经更定,形成官服冠上一种佩饰。鸟类羽毛有孔雀翎、蓝翎、黄翎及雕翎。兽毛取其尾部为冠饰,主要有密鼠尾、黄獭尾、豹尾、猞猁狲尾等。鸟羽以孔雀翎为贵。有1―3眼之别,次则蓝翎,平日及朝会按品级佩戴。翎饰反映满族早期射猎习俗。

满族官服冠饰。清代冠翎拖在脑后。由鸟类羽毛制成。有孔雀翎、蓝翎、黄翎及雕翎。根据孔雀尾端的眼区别官品,最多3眼。按《大清会典》规定:贝子戴3眼孔雀翎,根缀蓝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两眼孔雀翎;内大臣,一等、二等、三等侍卫,前锋护军统领,前锋护军参领,诸王府长史,一等护卫戴1眼翎;贝勒府司仗长,王府,贝勒府二、三等护卫等戴染蓝翎等。各驻防的将军、副都统并督抚、提镇蒙赐者只戴1眼花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