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翰林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翰林院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唐代初置。《新唐书?百官志一》:“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玄宗初,置官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以中书事繁,文书多积压,乃选用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宋代置翰林学士院,负责起草朝廷诏旨及宫廷所用文字等。又于内侍省设翰林院勾当官一员,总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凡执伎以事皇帝者皆属之,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元代置翰林兼国史院;另有蒙古翰林院,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等。明代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其官属自学士以下有侍读、侍讲、编修、检讨。清代沿明制设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长官为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特派大学士、尚书充任,其属官仿明制,统称翰林。其在南书房行走者,一般皆为翰林出身,称南书房翰林。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初年始置。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地。翰林,即文翰笔墨之林之意。唐中叶后,宦官专权,翰林院因负责起草诏书,遂成为外廷与宦官斗争的新势力,掌握国家部分重要权力;其后,翰林院逐步成为皇帝的咨询机关。唐后期简称“翰林学士院”为“翰林院”。五代至宋皆置,负责起草诏旨。宋代翰林院属内侍省,掌图画、弈棋、琴阮等内廷供奉;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4局。常由翰林司兼领,勾当官1人,以内侍省押班、都知充任。辽代翰林院掌撰拟文诰。北面官掌文翰者称“林牙”,汉译“翰林”;南面官因唐制,有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应奉等官。金代置翰林学士院。元代设翰林兼国史院,地位已远不如唐宋。明代将著作、修史、图书等并归翰林院,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代翰林院掌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起草有关典礼的文件,负责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的主考。为文官精华之选和贮才之地,通过翰林院的工作,使院内的文学词臣熟习国家管理体制及活动,以备皇帝挑选使用。翰林院长官为掌院学士,满、汉各1人,由大学士、尚书中特派,所属职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翰林。其在南书房行走者,一般均为翰林出身,官衔称“南书房翰林”。清制,凡进士者才可选任翰林院官。

古代王朝的“智囊”机构或“储才”之地。“翰林”本义是文翰之林,与 “儒林”相别。始置于唐初,本为文学、艺术、医学、方伎、僧道等各种人才在内廷的供奉之处,甚至还有 “茶翰林”、“酒翰林” 之称,实际上就是宫廷侍从院。唐诗人李白就曾经作为文学侍从,供奉翰林。唐玄宗时,在供奉内廷的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任有文学的朝臣充任翰林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官。翰林学士与翰林供奉在身份、品级、职务等方面有天地之别,翰林供奉只是宫廷侍从,而翰林学士则是皇帝的“智囊”兼“笔杆子”。唐代后期,往往以翰林学士直接升任宰相,故特为文学之士羡慕。宋朝分设翰林学士院与翰林院,两者的区别与唐代相同,读书人向往的自然是翰林学士院,而不是翰林院。苏东坡就曾经作过翰林学士。明代撤销供奉内廷的翰林院,而将翰林学士院正式更名为翰林院,院长称学士 (正五品),属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并从五品)、侍读、侍讲 (并正六品)、修撰(从六品)、编修 (正七品)、检讨(从七品) 等名目,习惯上统称“翰林”。新考中的进士,如果文学优等,书法漂亮,被选进翰林院见习,称为 “庶吉士”,三年后经过考试决定去留,或者授编修,或者授检讨,外放者多出为州县官。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兼秘书处、图书馆、国史馆等功能,是皇帝的 “智囊团”,其掌院学士 (院长) 多由六部尚书 (部长)兼任,明代中期以后,六部尚书 (部长) 和侍郎 (副部长) 多出身翰林。清代沿明制设翰林院,但其级别有所提高,掌院学士升为从二品,由朝廷大臣兼任,而大学士 (文臣最高的头衔),以及在南书房行走的汉族官员,非翰林出身不可。近代名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是翰林出身。翰林院并非掌握实权的中央机构,而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清水衙门。尽管如此,读书人仍梦寐以求着被 “点翰林”,因为这是进入上层的阶梯,意味着今后名利双收。在一般人心目中,“翰林”是一种国家给予的殊荣,是学者文人的最高荣誉。直到现代,郭沫若还曾经建议将中国科学院院士称为 “翰林”。

内庭官署名。隶入内内侍省。唐开元初始置翰林院,为文人待诏供奉之所。宋沿置,但掌内庭供奉书画、琴棋、医术、天文、捏塑等技艺,以事皇帝及后宫,与专掌内制的“学士院”并非同一机构。其长官称勾当翰林院公事,由内侍官差充,官高者称“提点”、“提举”。所属司局有翰林御书院、翰林医官院(局)、翰林天文院(局)、翰林图画院等四局;南宋时存翰林医官局、翰林天文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