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胆铜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胆铜法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炼铜主要方法之一,即胆水炼铜术。将铁置于胆矾溶液(硫酸铜溶液,俗称胆水)中,使胆矾中铜离子被金属铁置换而成为单质铜,再以沉积单质铜略加炼制,即得纯铜。此法简单易行,可就地取材,又节省燃料,不需复杂的熔炼设备。西汉时已使用,《淮南万毕术》载:“曾青(即胆矾,又称空青、白青、石胆)得铁则化为铜。”《神农本草经》等亦有记载。宋代尤重此法,发展为较完善的工艺,北宋时胆铜年产100余万斤,占铜总产量25%左右。南宋绍兴年间胆铜占铜总产量85%以上。胆铜法为我国首创,系水法冶金起源。欧洲15世纪后方出现水法炼铜。

胆铜法是一种水法炼铜技术,为中国所首创。它是将铁置于胆矾水(硫酸铜溶液)中,使铜离子被铁置换而成为单质铜。胆铜法原理早在西汉就已经发现。汉代《淮南万毕术》有:“曾有铁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即胆矾。其后,《神农本草经》、《抱朴子》等文献均有类似记载。宋代,胆铜法得以较大发展,并作为大量产铜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生产。《宋会要》等记载,北宋时胆水浸铜地区有11处,其中以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饶州(今江西鄱阳)德兴、韶州(今广东曲江)岑水最为著名。当时胆铜年产量达百万斤,占铜总产量的15~20%。宋哲宗(1086―1100)年间,张潜曾著有《浸铜要略》工艺专著,惜已佚。宋代的胆铜生产有烹熬法与浸泡法两种。烹熬法据《梦溪笔谈》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化为铜。”浸泡法据《宋史?食货志》载:“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上赤烟,取括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所谓胆铜也。”欧洲到15世纪才发现铁片浸入胆铜液中置换铜的现象,而用胆铜法炼铜的时间就更晚一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