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背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背子

分类:【传统文化】

亦写作褙子。①朝服之里衣,古称中衣、中单。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3:“背子者,状如单襦袷(jié)袄,特其裾加长,直垂至足焉耳。”②妇女半袖上衣。隋代以之为朝服,及礼见宾客或公婆的长服。唐代背子为宫中礼服,因减其袖,又谓之半臂。宋代背子又名绰子,男女皆可服。男子穿背子,不能作为正式服饰应用。以在家作为会客时简便礼服或作衬服用为多。妇女穿背子则有正式规定,列入冠服。宋代背子引长直垂至足,加长其袖。明代背子作为妇女礼服之用。

又称“褙子”。古代妇女常用服饰。上自皇后命妇,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都可穿着。古时男子也可以服用,但不能穿在外面,只能衬于公服之内。背子“状如单襦袷袄,特其裾加长,直垂至足。”(《演繁露》)一般以直领对襟为多,中间不施衿纽,袖有宽窄二式,平常杂居多用窄袖。另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宋代妇女平常所穿的背子,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里衣。

又称褙子、绰子,一种两裾离异,长垂至足,两腋及背后垂带的一种衣制。《事物纪原》背子条:“又曰: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今又长与裙齐,而袖

宽于衫,盖自秦始也。”根据这条记载,背子从秦开始就有了,但从实物和形象资料看,自宋代开始迄至明代,为穿着背子最兴盛的时代。

背子在宋时穿着范围很广,从性别上说男女通服,从贵贱上说上自皇帝、后妃,下至士农工商皆可通穿。从《事物纪原》及《朱子家礼》记载的长与裙齐、长与身齐看,则应属于长衫类,从其记载似四衫看,则知为四开衩的式样。根据文献结合传世图像看,宋代男背子有交领、盘领等,而妇女背子一般均为对襟、直领、两裾离异的形式。只是由于穿着者身份的不同,有质料花色、袖子宽窄的区别。

亦作“褙子”,俗名“掖”。古代一种衫式服饰。据《事物纪原》云: “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背子始创于秦,最早是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于主母之背,故名为背子。背子的形制似衫,去掉两袖,只留肩腋。多是直领对襟,直身不束腰。由于背子穿着便捷,行动灵活,也渐为武士所喜爱,与铠甲配合穿戴,称为“戎服”。至隋、唐,背子逐渐成为宫中贵妇的礼服、常服。据《中华古今注》载: “隋大业末,炀帝赐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常服也。唐天宝(742―756)年中,西川贡五色织成背子,唐玄宗诏曰: “观此一服,费用百金,其后金玉珍异并不许贡。”宋代,上自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都喜穿著背子。男子也可穿用,但常衬于公服之内。宋代始还盛行一种长背子。形制为无袖,直领对襟,中间不施衿纽,长度过膝,多与裙齐,并在左右腋下开衩,腰不束带。据《演繁露》云: “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背子者,状如单襦袷袄,其裾加长直垂至足焉,其实古之中单也。……”背子,多以锦缎制成。名流仕女喜在领及肩部加以缘边,缀绣纹样,套在罗衫或束在长裙之内穿著。明代,背子作为后妃命妇的常服,颜色、纹样随品级的不同都有具体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 皇后常服 “……真红大衫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背子……” 内命妇 “……以珠翠庆云冠,鞠衣、褙子,缘椅袄裙为常服”。“霞帔褙子皆深青缎”。霞帔上的纹绣: “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 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 五品,绣云霞鸳鸯文; 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八品、九品,绣摘枝团花。”清代时兴的坎肩,就是受汉族衣着的影响,由背子演变来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