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腊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腊日

分类:【传统文化】

祭祀之日。古人于岁终祭祀百神及祖先,故称腊祭之日为“腊日”。据载,古时以每年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后演化为节日风俗。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于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合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至今我国北方仍有腊八煮粥的习俗。

岁末祭祀百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是祭名,据 《礼记?郊特牲》,腊祭起源于伊耆氏即神农氏时代,腊祭原作蜡祭:“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种风俗从上古一直传到近代,据 《风俗通义》:“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汉曰腊。” 汉代以后,岁终大祭多称 “腊”,故岁末十二月叫“腊月”。腊祭的目的是报答百神之恩,所祭之神主要有神农、后稷、先农以及土地、沟渠、百谷、猫虎之神等。举行腊祭的日子就是腊日,其具体日期历代不一,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约在农历十二月上旬或中旬,至迟在南北朝时,腊日已经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故腊日又称“腊八节”。无独有偶,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也在这一天,据说,释迦牟尼在得道之前,坐在菩提树下绝欲苦行,竟饿得昏死在地,吃了一位牧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的 “乳糜粥”,他才恢复元气,继续冥想,终于在十二月八日悟道。佛教徒称这一天为 “佛成道节”,届时,各寺院以五谷和果子熬粥供佛,同时也分赠世俗,一则纪念佛祖,一则回报施主。这种粥就叫 “腊八粥” 或 “佛粥”。这一习俗也传到民间,据《梦粱录》 载,北宋时京都人士已开始效法寺院熬煮腊八粥。这样,传统祭祀百神的腊日又有了新节目。

中国传统节名 亦叫“腊八”。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日渊源甚早,周代夏历十二月,有猎禽兽以祭先祖的风习,叫做 “蜡”,并有 “大蜡”仪式,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自秦代始,把农历十二月称作 “腊月”,于是十二月初八就叫 “腊八” 了。腊日的主要节仪是吃 “腊八粥”(亦称腊八饭)。这是受佛教煮粥敬佛的影响所致。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记载: 十二月 “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到明代,腊八粥已是皇帝赏赐朝中大臣的节令佳食。清代,“腊八粥” 更盛行宫廷,连皇帝、皇后也煮腊八粥,雍正三年 (1725) 清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日,先于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僧人诵经,然后把粥分赐王公大臣。腊八粥又叫 “七宝粥”、“五味粥”,最早只是用红小豆来煮,后来逐渐变化。《武林旧事》 中说: “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 ‘腊八粥’。”而《燕京岁时记》中发展为: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现代的腊八粥更是用料繁多,而且讲究营养。

汉时祭祀百神之日。按: 《左传》僖公五年注云:“腊,岁终祭众神之名。”周时以今农历10月为岁终之月,故腊在孟冬。汉后改行夏历,以十二月为岁终,故腊日在12月。又《风俗通?祀典》有“冬至后三戍腊祭百神”之句,故推知腊日当即今农历12月8日。此俗源流有三说: ①源于鲁僖公五年之“腊祭”;②源于秦,“惠王12年初改为腊,汉因之”;③源于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日之祭祀对象,先秦为祭祀百神;汉代以后,则祭祖先,也祭诸神,诸神之中,主要是与农事有关的“八神”――先穑(农神)、司穑、农、邮表?、猫虎、防、水墉、昆虫。

传统节日。指古代岁终祭祀先祖、百神的“腊祭”之日。其日期最初并不固定,汉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魏、晋分别为夏历十二月之辰日与丑日,南北朝为十二月八日。宋为十二月之戌日,《梦粱录》称宋腊日为冬至后三戌,则实同于汉。宋初,于腊日享宗庙、祀社稷、蜡祭百神,政和以后,蜡祭百神改在腊日之前一日。直至宋代,“腊日”与源于佛教的“腊八节”并非一个概念,其节日习俗亦各不相同。宋代逢腊日,朝廷例赐宰执、亲王、三衙从官、内侍省官及外阃、前宰执等“腊药”,以避虫蛀之患。此药由和剂局造进,并由御药院制银盒分装,自100两至50两、30两,各依等差赐与。民间士庶亦皆于是日修制腊药。自熙宁初始,朝廷还以大白金奁盛口脂面药,以赐二府长官。各寺院则赠送门徒以面油,而里闾街巷之居民亦家家互赠。宋代以后,腊日渐与腊八节合而为一。参见“蜡祭”。

“腊”,先秦时本称蜡(音zhà) ,是古人在年终对天地万物之神举行报谢的大祭典。《礼记?郊特牲》解释: “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云: “飨者,祭其神也。万物有功加于民者,神使为之也,祭之以报焉。” 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冬至后三戊腊祭百神” 。可见汉代的腊日还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但后人对《郊特牲》 “天子大蜡八” 一句话产生误解,如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 则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驱疫。”这个说法是把腊日与腊八混为一谈了,事实上腊日是祭祀天神、大社、祖先及五祀; 腊八则是佛祖成道纪念日。相传释迦牟尼于腊月初八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佛教徒因感于佛祖在未成道之前,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为了不忘他成道前所受的苦难,每逢这一天要诵经、浴佛,用香谷、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七宝五味粥,供佛后便分享众信徒。后来民间也效寺院以果子杂拌煮粥而食,谓之 “腊八粥” ,认为吃后可增福增寿。遂演变为民间节日,一直相传至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