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腰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腰箍分类:【传统文化】 德昂族妇女传统腰饰、流行于今云南省潞西县、瑞丽县、梁河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腰箍的由来相传是古代德昂族妇女会飞,男子无奈,遂编以腰箍套之,后相沿成习。腰箍多用竹篾藤、竹片做成,有的用细草藤编扎,有的将细竹削成细篾和竹片编成,制成的漆成红色或黑色,或镂刻精美的花草图案。此物大都出自男青年之手,作为他们馈赠意中人、传递爱情的信物。 德昂族妇女腰间的佩饰。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其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是德昂族成年妇女必戴的腰饰。关于其来历,民间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栓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套住她们,女人们就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家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的腰箍,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成了一种装饰品,一种美的标志。德昂人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不仅人人佩戴,而且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它又成了他们爱情的信物。景颇、佤、珞巴族等也有类似的饰品。 ①景颇、崩龙等族套在腰间的一种装饰品。用细藤漆上黑、红、花等颜色的漆,绕成数十个圆圈。同时套在腰间裙子上部,以壮美观。依颜色不同又分为黑腰箍、红腰箍、花腰箍等类。②德昂族装饰品。妇女在统裙外系腰箍,分红、黑两色,用藤篾或竹篾制成。不同年龄的妇女所用圈数也不相同。民间传说诸葛亮到滇西,不慎掉进陷阱,德昂姑娘路过,砍下长藤营救,后长藤成了腰箍。又传,古时德昂女子满天飞,男子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将其拴住,后演变成为腰箍。腰箍是年龄的标志,又是美的象征。谁佩带的腰箍越鲜艳、越精致,谁就更勤劳、聪明。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