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舫分类:【传统文化】 两船相并。又名“方”、“枋”、“方舟”、“方船”、“枋船”、有时也写作“航”。先秦已广泛使用。其制初以绳索将两船捆在一起,后置木板,木梁于两船之上,用木钉,竹钉或铁钉钉在一起,两船之间保留一定间隔。秦汉时期,舫主要用于运军粮、漕粮。《史记?郦生传》:“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直到南北朝时期,仍是“方船连轴”。隋唐以后,舫逐渐被用作游船,如: 游舫、画舫。 又称双帮船,指两体并联的船。《说文》称:“舫并舟也。”“舫”也称“方”,“枋”、“方舟”、“枋船”,有时还写作“航”的。古时对有些游船虽然不是两船相联也称舫,如画舫,石舫等。舫在战国至汉朝是重要的军用船只。《梁书?元帝记》:“江、湘委输,方船连轴。”讲的就是南北朝时期,长江、湘江一带一派舫船并列相连的情景。除了由两只船连体的舫外,历史上还出现过多船连成的船只,而且在上面造有庐舍。因此成为帝王出游时的专用船。我国周代对乘船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天子乘坐的“造舟”,由多只船组成;诸侯乘坐的“维舟”由四条船组成;高级官员乘坐的“方舟”由两条船并成。而庶人只能乘坐筏子。由多条船并成的舫虽然平稳,但操纵困难,行动不便。因此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大、中船已逐渐替代了古时的舫。“舫”的意义也起了变化,那些雕梁画柱,专供游览的船也称为舫。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