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芯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芯子分类:【地域文化】 珍稀的民间传统文娱杂耍。流传于周村、博山、章丘等地。表现手法独特。将铁杆固定于台式底座上,再将表演者固定于铁杆支架上,看似立于他人头顶、脚尖、手掌之上,远看如灯芯,故得名。芯子大体分四种。一是用特制的木方桌做底座,四人抬行,名曰桌搁;二是将铁杆缚在壮年男子身上,再将演员固定在上面,名曰头搁;三是由众人抬一碗口粗木杠,杠上固定数个铁架,再缚以各类角色演员,名曰抬芯子;四是以车为底座,名曰车芯子。芯子表演诙谐、滑稽、惊险、神奇。由于表演方式独特,芯子的顶部表演者一般均为少年儿童。 取灯芯之名,塑灯芯之型,表五谷丰登(灯)之意,是一种舞蹈、杂技、雕塑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舞者(多扮做古代历史人物)被固定在钢筋骨架的枝条上。表演时,骨架(底座)用人扛、抬或车载(称“下路”),人物穿上服装将骨架掩盖住(称“上路”),观众见人不见架。下路踏着节奏扭动走起来,上路人物随着锣鼓声有节律地翩翩舞动。表现内容多为“八仙过海”、“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张生戏莺莺”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