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苏恩

分类:【传统文化】

鄂伦春族传统冬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分“尼罗苏恩”(男皮袍)和“阿西苏恩”(女皮袍)两种。尼罗苏恩有大襟,袍边和袖口镶染色的薄皮边,其前后襟均有开衩,以便骑马。多以鹿和犴的骨头或兽角作钮扣,系黑色腰带。阿西苏恩大襟长及脚面,前后襟均不开衩。青年女子袍边和袖口镶黄色花纹,系黄、紫、蓝色腰带;老妇和幼女的袍子只镶边而不镶花纹,多系素色腰带。

鄂伦春语音译,“皮袍”的意思。一般用五六张冬天猎获的狍皮制作,大襟右衽。为便于骑马、奔跃等狩猎活动,男袍多在前后襟开衩。女袍比男袍稍长,一般大襟覆盖脚面,两侧开衩。男女均需扎腰带,男的扎皮带,女的扎布腰带。袍面的颜色,老年人的一般都得留皮子的光板白茬,而年轻人的则多用腐朽的柞树皮煮水,将皮面揉染成黄色。为了美观和坚固,皮袍的襟边、袖口等处一般都用薄皮镶边,袖口和开衩处还常缝绣上精美的云纹、波纹或方格形花纹图案。达斡尔、鄂温克、赫哲族的皮袍与此类似,多为男人穿用,前后开衩。

鄂伦春族冬季穿着的一种皮袍。多以冬季猎获的狍皮制作。男式叫“牛录背苏恩”,为便于骑马行猎,前后大襟均有开衩。袍边、袖口镶有皮边,有简单花纹,常用铜疙瘩扣,早年多以长约半寸的兽骨、角或木块做扣,一般扎黑色腰带。女式叫“阿西苏恩”,与男式相似,较长,前后襟不开衩,多绣有假开衩。衣领、大襟等处均镶绣精致的皮边和花纹。一般染成黄色,年轻妇女喜扎黄、紫、蓝色腰带。解放前常用来与邻族进行交换,解放后逐渐改穿各式布、绸、毛料冬装。

鄂伦春族狍皮服装。袍式,用冬季的绒毛狍皮缝制。男式皮袍称“尼罗苏恩”,多为右偏襟,均有开衩,不同地区分前后、左右衩,也有四面开衩的。衩口接缝处补绣“弓箭形”、“鹿角形”、“云卷纹”等图案,起装饰和加固双重作用。女式皮袍叫“阿西苏恩”,式样同男袍基本相同,只是没有前后开衩,装饰比男袍漂亮。领口、袖口和襟边均以他色镶一宽边,宽边外围辅之黑色细条边,宽细边之间再衬以艳丽的彩线,而且在衩口图案中镶嵌铜纽彩扣,显得典雅、明快。通常都是狍皮本色,有时年轻人穿的,特别是婚礼服,是用朽木烟熏成黄色,或者用朽木煮成黄水,将皮板染成黄色再做成。“苏恩”用兽筋线缝制,纽扣最初是用兽骨制做。将鹿或犴骨截成小段,磨成圆柱形,中间刻槽,钉在皮袍上。后来铜纽扣取代了兽骨纽扣。穿“苏恩”都要束腰,男人扎皮带,老年妇女扎素色布带,年轻女子扎彩色布带。

冬季穿着的一种皮袍,流行于鄂伦春族。多用冬季猎获的狍皮制作。男式称“牛录背苏恩”,前后大襟均有开衩,以便于骑马打猎。袖口、袍边镶有皮边,有简单花纹,常用铜疙瘩扣,早年多以长约2厘米的兽骨、角或木块做扣,一般扎黑色腰带。女式称 “阿西苏恩” ,与男式相似,较长,前后襟不开衩,多绣有假开衩,衣领、大襟等处均镶绣精致的皮边和花纹,一般染成黄色,年轻妇女喜扎黄、紫、蓝色腰带。解放后,人们已逐渐用布、绸、毛料冬装取代 “苏恩”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