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草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草书

分类:【传统文化】

汉字书体之一种。本是草藁,即指起草文稿时书写快速便捷的一种书体。宋代张?《南轩集》:“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已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各个时期各种书体的草书,如草篆、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狭义指章草、今草和狂草。始于秦汉之际,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将“章草”中的隶书笔迹脱去,省减偏旁,笔画萦缀,体势连绵,书写速捷而成“今草”。至唐代张旭、怀素又将“今草”写得更加恣肆放纵,字形复杂繁多,成为“狂草”。“狂草”更能表现书家的情性,故唐代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酣醉、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近代汉字字体的一种,由秦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它大约在西汉中期开始形成,东汉时广泛流行。它打破汉字方块体制,使汉字急剧简化,适宜快速书写。梁武帝《草书状》里记载蔡邕的话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发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之草书是也。”早期的草书还带有隶书意味,被称为章草;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它脱去了隶书笔画的痕迹,大量使用连笔,偏旁多假借,字体韵秀宛转,称为今草;到了唐代,它进一步变得奔放不羁、气象万千、龙飞凤舞,称为狂草。

关于草书的特点,六朝时王?曾说:“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书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这就是说,草书打破了隶书的笔法,大量使用连笔,只存字的轮廓,以求书写神速。它可以省略字的某一部分,例如把“事”写“”;可以把不同偏旁合并成一个偏旁,例如把在字左边的偏旁字:车、月”等都写成“”代替碟、谍右上角的“世”等。

由于草书字形过于简单,偏旁混同严重,普通人难于辨认,损伤了文字的交际功能;因此,尽管出现较早,却始终没能成为通用文字。不过,它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喜爱。

别称“藁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笔画连绵的字体。汉初通行草率书写的隶书,谓之“草隶”,后逐渐发展成“章草”,但仍保留有隶书的笔画形迹,每个字独立,而不连写。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了隶书波磔的笔画,创造笔画连绵,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即后世一般所称的草书。唐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形成于汉代,从汉到唐,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从章草变化来的,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没有章草的波势。今草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狂草是唐代产生的,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实用价值。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正式使用的字体,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字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