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荔子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荔子碑分类:【传统文化】 在湖南零陵县永州镇的柳子庙内。共4块,每块高2.40米, 宽1.32米, 厚0.21米, 长方形,平额无座。原碑为唐韩愈文、宋苏轼书写的《罗池庙享神诗碑》,与河东柳宗元之德政,世称“三绝”。因其诗文开头有“荔子丹兮蕉黄”之句,故称荔子碑。宋代刻于广西柳州罗池庙,明代刘克勤摹刻于零陵永州城愚溪庙。现碑为清顺治年间永州镇府魏绍芳重刻。 在永州市柳子庙正殿后墙上,因碑文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为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作,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书,内容是歌颂柳宗元的事迹,因此人们称此碑为“三绝碑”。碑共分4块,每块面积3.3平方米,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州知府魏绍芳重刻。碑文是:“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砒兮两旗,渡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疠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乾,娥?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位于柳子庙正殿后墙上,取名于碑文首句“荔子丹兮蕉黄”。《新唐书?柳宗元传》载,柳宗元死后,柳州人为他立庙于罗池。韩愈撰《柳州罗池庙碑》,由沈传师书写,陈曾篆额,长庆元年(821)立碑。后此碑失。北宋元钓七年(1092),诏赐罗池庙为灵文之庙,苏轼将韩愈所撰碑文重新书写,原碑刻立于广西柳州罗池庙。明代,永州刘克勤摹刻于永州愚溪旁的柳子庙中,后因兵乱焚毁。永州现存的《荔子碑》,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永州知府魏绍芳重刻。此碑共四块,每块高240厘米、宽132厘米、厚21厘米,长方形,平额无座,行楷书17行,书法浑厚遒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