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王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药王庙分类:【传统文化】 会 满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辽宁满族地区。节期是农历每年四月二十八日。其性质是大型农贸集市。农民及商贩们节日期间云集于药王庙地区,进行物资交流,观看文艺演出。主要商品是农副业特产及日常生活用品,如中草药、山货皮货。庙会上各种小吃搞得很红火,各种小商贩叫卖不绝于耳,人们喜气洋洋,充满欢乐,堪称盛会。 宋代建筑。在今河北省安国县。据安国县志载,药王邳彤,信都(今安国)人,为东汉光武中兴的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复以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殁后葬此。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追封其为灵贶侯,建庙祭祀。庙坐东向西,经明清重修、扩建,现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有山门,门前置石狮一对,并竖高27米的铁旗杆两根。门内有马殿、钟鼓楼、碑房、配殿、墓亭、大殿、后殿等建筑。大殿内塑有邳彤坐像,左右配殿内有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庙宇时所塑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王肯堂、刘河间十大名医像陪祀。该庙兴建,促进了安国药业的发展,安国成为我国中药材的集散地之一,曾有“药州”、“药都”之美称。 位于崇文区东晓市街。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又称南药王庙,是由武清侯李诚明所建。其建筑规模是北京地区众多药王庙中较大的一座,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有山门、吕祖殿、文昌殿、真武殿、戏楼、药王寝宫等建筑;西部有山门、药王殿、玉皇殿、三清殿等建筑。所有建筑基本按传统寺庙形式布局,建筑十分考究,砖石结构,青石为基,青砖砌墙,雕梁画栋,既雄伟又严谨庄重。整个寺庙占地20余亩,共有殿宇200余间。其间以祭祀药王为主,供奉药神有药圣孙思邈、药王韦兹藏和十大名医歧伯、雷公、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李景和。此外还供奉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圣母、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吕洞宾、马王爷、龙王爷等众多神灵。庙自建造起,每逢朔、望日有庙会,而且每年四月中下旬,香客蜂拥而至,以祭祀药王诞辰。现存主要有西部三进大殿及配殿等。 药王庙坐落在安国县南关,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从前至后有:旗杆、石狮、牌楼、马殿、钟鼓楼、碑房、配殿(厢房)、墓亭、大殿和后殿等。 两根旗杆高27米,上有飞龙舞凤等装饰,风格独特,较为罕见。 马殿内塑红、白战马各一匹。 大殿即正殿,塑有邳彤坐像。据安国县志载,药王邳彤,信都(今安国)人,字伟君。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殁后葬于安国南关。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追封为灵贶侯,始建庙祭祀。 药王庙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明弘治、万历和清乾隆、道光年间均曾重修,并有增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药王庙时,在左右配殿内塑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王肯堂、刘河间十大名医像。药王庙从始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药王庙的兴建,大大促进了安国药业的发展。自宋迄今,安国逐渐形成为我国中草药和中成药集散中心,有“药州”和“药都”之美称。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安国药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每年春秋两季都在这里举行全国性的中药材交流会。 药王是传说中的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普救民众,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知识,使之得以健康繁衍。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定期祭祀药王。但原先所奉祀之药王没有专指之神,后来部分药庙改祀华陀、李时珍等古代名医,如西林县安定城之药王庙改祀华陀,庙内置华陀雕像,庙门悬联:旁通医理拯民命,普济人生作圣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