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菩提达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菩提达摩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简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渡海至广州,北行至魏。游嵩山少林寺,相传面壁九年。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并供养。达摩感其真诚,传授以衣法,又将4卷《楞枷经》授与慧可。慧可承受心法,使禅宗得以流传。随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传说甚多,晚年事迹各传均未明确记载。 南北朝时僧人,中国禅宗创始人。略称达摩或达磨。南天竺(今属印度)人。属婆罗门种姓,一说刹帝利种姓。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梁大通元年(527),泛海到南海(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以礼相迎,又被梁武帝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因晤谈不合,同年潜往北魏,游历洛阳,入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法,并面壁默坐长达九年,世称“壁观婆罗门”。他传授的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大乘禅法,提出“理入”(即禅法理论)和“行入”(即宗教实践)相结合的修行方法。其内容是喻人心如墙壁,中直不移,从认识上抛弃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真如世界。否认个人存在的真实性,排除一切执见,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践行。这是对重在做功德,求福佑的佛学的改新。被奉为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唐代宗时被追谥“圆觉禅师”。今嵩山少林寺的“初祖庵”和“达摩面壁洞”,为后人纪念他宣扬禅宗的地方。他在中国开创的新禅法,经几代弟子的阐发,到惠能时正式形成了禅宗。著名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等。著有《少室六门集》上下卷。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这摩禅师观门》等,多为后人假托。《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有传。 南朝时僧人,生于印度南部,属婆罗门族姓。略称“达摩”或“达磨”。宋梁间(520年?)来到中国传授禅法。曾在河南省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禅9年,被称为“壁观婆罗门”。达摩传授的是依据《楞伽经》以“壁观”为中心的禅法,叫做“二人”。“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前者为宗教的理论思考,要求“舍伪”、“归真”,解决认识问题;后者是宗教实践的修持,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照佛教教义践行。道宣评曰:“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续高僧传》卷20)。宗密在其《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则说:“唯达摩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这种禅法比较简单易行,经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发展,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惠能弟子神会,坚持南宗为禅宗正统,定达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脉相承,从此达摩被尊为东士禅宗初祖。其著作,世传有《少室六门集》二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另外,还有敦煌出土的一些论文。这些著作之真伪,尚需辨别,只可作研究的参考材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