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印花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蓝印花布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中国纺织品的印花技术,可以追溯到汉代,各地民间的蓝印花布至明、清两代已更为普遍流行。其制作方法是:将厚油纸或薄铅皮刻成花版,然后蒙在白布上,用石灰、豆粉和水调成的防染粉浆加以涂印,待晾干后,浸于蓝靛之中着色,再次晾干,刮掉防染粉浆即制成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有蓝底白花、白底蓝花两种。蓝印花布图案别具一格,可以制成被面、衣料、围腰、帘帐等。 民间手工印染花布的一种。古代称“药斑布”。以厚实的油纸刻成漏花板,蒙在需要印染的白布上,然后用石灰、豆粉和水调合成浆状防染涂料刮印、晾干,放入盛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缸里染色后,再晾干,最后刮去浆粉,即成蓝印花布。清末民初时,蓝印花布在山东较为盛行,民间广泛用以制作褥面、被面、枕头、枕巾、墙帷、门帘、饭单、围裙、兜肚、围嘴、包袱、及妇女、儿童裤袄等。山东蓝印花布多为蓝地白花,花纹多以各种形状的小圆点连缀组合而成,故民间又有“花点子布”、“猫蹄花布”之称。蓝印花布的花纹和色彩淳朴简洁,乡土气息浓郁。今正被开发应用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上。 手工蓝印花布曾在江苏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广泛流行过,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花纹清新、朴素美观,为农民所喜爱。南通是产棉、织布发达之区,其所辖如皋、海门等地又大面积种植蓝靛,加之江南的印染手艺传入,蓝印花布得以特殊发展。自清代后,一些盛产木机手织“通州土布”的集镇,每地都有几十家印染作坊,而挑着印花担子到人家门户上加工染布的流动艺人更多。所出蓝印花布除供应本地外,还要向外运销,方志上曾有过“木棉花布甲诸郡”的记载。南通蓝印花布采用刻牌漏印防染工艺,使用蓝靛小缸染色,均由手工操作,简便易行。花布有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青白分明,色泽稳固,显得大方质朴。所印题材包括吉祥纹样和几何图案等,常见的如《麒麟送子》、《松鹤延年》、《金玉满堂》、《喜上眉梢》之类,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祈吉的心愿。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南通蓝印花布又创出双面印花和深浅蓝复色印花两种新技术,并不断向时装、壁挂饰物、旅游制品等具时代气息的品类开发,知名海内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