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允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虞允文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帅臣。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仁寿县)人。字彬甫。绍兴23年进士。做过彭州通判、中书舍人、川陕宣谕使、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制置使。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左丞相兼枢密使等官职。组织指挥抗金战争,取得了“采石之役”的辉煌胜利。绍兴31年,金帝完颜亮统率各道兵三十二军,分三路渡淮南侵,宋军节节退守,形势严峻。虞允文奉朝命督促芜湖将领李显忠接管和州正面江防,刚到和州,敌军已到达长江对岸。和州统帅王权弃职逃遁,守军无主,也陆续散离。虞允文临危挺身,集合将士激励杀敌守土热情,周密布置了水陆防御。有人私下劝他别担这份风险,他怒叱:“危及社稷,吾将安避?!”部署乍定,敌军发动强渡,并且登上了滩头。勇冠三军的统制时俊,在虞允文激励下,挥动双刀向敌阵冲杀,全军士气大振,奋力反击,江面水军也按指挥配合战斗,虞允文及时设置疑兵之计,死亡近半的金兵残部逃回了江北。虞允文预料敌军还会反仆,做好准备,次日一早,水军在江面夹击来犯的敌船,将其三百只船一火焚之。敌军没有得手,移师东去,想从瓜洲一带进犯,虞允文和东路守帅合力,使进犯敌军遭到了更大的失败。捷报飞奏,宋高宗赞叹虞允文是“朕之裴度也”。病中的大将刘?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虞允文志在恢复,不避艰危,在川陕宣谕使任上,与守帅吴?共同规划出击,收复了几所州郡。在朝堂上,多次上疏,劝谏宋高宗不要听从史浩、汤思退等弃地求和的主张。虞允文早年颖悟,六岁诵“九经”,九岁成文章。壮岁后,积学渊博,著述除有诗文集和奏议集各若干卷外,并有《经筵春秋讲义》和《内外志》等专著,还曾注释过《唐书》和《五代史》。《宋史》第三八三有本传。 宋隆州仁寿 (今属四川)。字彬甫。绍兴进士。绍兴三十年 (1160) 奉命使金,见金大举筹兵造船,还朝奏其所见,请求加强防备。次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他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适主将王权被罢职,三军无主,他颜然督战,指挥宋军大破金军。三十二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多次上疏反对议和,未被采纳。乾道元年(1165) 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三年,任四川宣抚使,两年后为相,荐用胡铨、王十朋等,均为宋代名臣。乾道九年再任四川宣抚使,在蜀一年,病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