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蚂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蚂节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蛙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及红水河畔的凤山、东兰一带的壮族节日。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末。初一,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幼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到田边地头“请”蚂。谁一旦找到成对冬眠在一起的蚂,便鸣炮敬告天地。他(她)将被尊为“蚂郎”,并由他(她)组织节日的全部活动。初二到初五,白天,全村青少年儿童抬着蚂挨家拜年;夜晚,村民们自动聚集到停放蚂的小亭为之守丧。正月最后一天葬蚂,也是节日的最高潮。各家宰鸡杀鸭、蒸煮五色糯米饭。午饭后,全村人一道把蚂送往坟地。葬前,由蚂郎打开头一年的棺木验骨、预测吉凶。尸骨呈金黄色,象征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尸骨若呈黑色或灰色,预示当年年景不佳,提醒人们注意防洪防旱,并当即举行一定仪式祈求消灾免祸,确保丰收安宁。关于蚂节,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壮家有个孝子叫东林,母亲去世时蚂在屋外叫个不停,他怕母亲灵魂不得安宁,用开水浇死了蚂。结果蛙声断绝、人间遭旱、颗粒无收。东林知道自己铸了大错,误杀了“天女”。决定赔罪,给“天女”厚葬,并每年正月接“天女”回村过节。由此形成了壮族古老而独特的蚂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