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兰卡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兰卡普

分类:【风俗文化】

土家锦,亦又称“土锦”,或“斑布”。当地人又称其为“西兰卡普”,织制时,用一手织纬,一手挑花成彩色,是一种通经断纬,丝、棉、毛线交替使用的五彩织锦。

传说这是由一名叫“西兰”的湘西土家姑娘首创的,美丽聪明的西兰从小就学会了织布,长大后擅长彩织,她努力钻研,能用五彩丝线织出土家寨子中的万紫千红的花朵,像真的一样,远近的人都看着了迷。为了在土锦上织出世界上最美的、偶然半夜才开花的白果花,她长期深夜在后院白果树下观察。此事被好吃懒做的嫂子看到,由于一直很嫉妒她的才智,遂趁机向公公挑拨,诬陷西兰是半夜外出与人私通,伤风败俗。老人信以为真,竟用刀将女儿砍死在白果树下。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崇拜她,继承了她的织绣手艺,并将土家织锦称为“西兰卡普”。

后来,此锦仍是姑娘们尤为喜爱的纺织面料,用于出嫁时的被面儿和跳“摆手舞”时的披甲。西兰卡普堪称土家族民间艺术之精华。

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流行于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区。它是在机床窄小的土织布机上,用蓝、黑、红、白等毛线为经,用各色丝、棉、毛线为纬,采用挖花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的。具有粗犷洗炼、结构饱满、色彩艳丽、图案奇特的艺术效果,是土家族民间织绣艺术的精华。其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的表现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性的演进变化。其传统图案达二三百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物象的图案;二是各式几何图案;三是文字图案。这些传统图案多取材于土家族的生活,如虎豹麋鹿的斑纹、锦鸡的彩羽、云彩的云钩、水波的曲钩、拱桥的弯钩、梅花钩,还有蝴蝶扑牡丹、双凤朝阳、喜鹊闹梅、土王五颗印、迎亲图等。近些年还推出了摆手舞、母子情、湘西行、姊妹舞、熊猫图、月是故乡明、湘西边城等等。这些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情节逼真,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等,表现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它还十分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反衬,强调一种艳而不俗、清新明快和安定、调和的艺术效果,体现出土家族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过去,西兰卡普多用来作被面和其他衣饰,现在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深受土家人的喜爱,而且织锦壁挂、锦带、挎包、花被单等还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土家语音译。土家族织锦。它是以棉纱为经线,以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采取通经断纬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土家锦,历史悠久。秦汉时,以其作交纳赋税而称“羸布”;唐宋时,以其产地系土家族所居之溪峒,而称为“溪布”或“峒布”,为献给朝廷的贡品。如《宋史?哲宗本纪》:元钓四年(1087), “溪峒彭于武等进溪峒布。”土锦以绚丽多姿而著称,以色彩自由浪漫而见长;以深靛蓝、青黑色作底色,显示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提花以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丝线配用,使锦面图案色彩艳而不俗,清新明洁,怡心悦目。所织的图案采用想象、抽象的表现手法,呈单一形演进变化,小花造型填空,挡头边缘衬托,显得野性质朴,构图饱满。土锦图案现有120多种,为对土家人聚居深溪绝谷,崇山峻岭,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大自然环境的描绘;为对土家人世代狩猎、农耕生活的描绘;为对民族理想的追求、情感意愿的抒发,图腾的崇拜、信仰的宗教、风俗习尚的描绘。如描绘大自然的有藤藤花、韭菜花、绣球花、梨子花、石榴花、金钩莲等,描绘狩猎生活的有狮头花、猴手花、马必花、野鸡翎、阳雀花、蛇皮花、牛脚迹、马脚迹、兔脚迹、狗脚迹等,描绘日常生活的有桌子花、椅子花、棋盘花、粑粑架花、豆腐架子花、背笼花、梭子花、锯齿花、桶盖花等,描图腾崇拜的有虎皮花、台台花、猫脚迹、神龛架子花等。台台花,一台一台排列,为虎头造型。又如描绘民俗风情的有《老鼠子嫁女图》、 《迎亲图》、祥云腾龙、双龙抢宝、双凤朝阳、喜鹊闹梅、凤穿牡丹、荷花鸳鸯、鲤鱼跳龙门等,还有以几何图案描绘吉祥喜庆的福字花、禄字花、寿字花、喜字花、?字图以及单钩、双钩、八钩、四十八钩的蜘蛛图案象征喜气盈门等。清土家族诗人彭勇行竹枝词:“溪州女儿最聪明,丝桃土锦旧有名, ‘凤采牡丹’不为巧, ‘八团芍药’花盈盈。”土锦,在历史上用做衣裙, 明《一统志》载: “土民喜服五色斑衣。”明《永顺宣慰司志》亦载,土民“喜斑斓服色”。清代,仍“喜斑斓色服”,但多用作被面、枕头、脚褥、盖裙。新中国成立,织为民族艺术壁挂,名扬国内外。

“西兰卡普”,是土家语音译。意为花铺盖,后逐渐发展为日用品和装饰品,是极为精美的织锦工艺品。织纹秀美,造型独特,纹样古朴,色彩绚丽,质地厚实,经久耐用,富于浓厚的民族乡土气息。

西兰卡普的图案有120多种,有的源于动物,如野鹿衔花、小野兽、猴子花、小马、阳雀花、蛇花、杜鹃花、燕子花、虎皮花、锦鸡尾、狮子花、野鸡尾等;有的源于植物,如梅花、岩墙花、锁落花、藤藤花、韭菜花、莲莲花、海棠花、紫荆花、牡丹花、石榴花等;有的源于自然景物,如云朵、水波、满天星等;有的则源于生活用品,如:桌子花、椅子花、棋盘花、船花、铜钱花等以及民间童话故事中的“老鼠嫁女”,反映婚姻习俗的迎亲图,还有民间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更有土家族喜闻乐见的摆手舞等反映土家风情的图案。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织锦图案中的“小野兽”,土家语称“实比”,“实”即肉,意为可食野兽,“比”有小、儿子的含义,也有人将“比”译为“小老虎”。虎是土家族人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载:土家族先民巴人首领称廪君,土家语谓虎为廪,是李、利、林等的转音。土家族老辈人习讳直呼“虎”,其姓均改为李、利、林。有的甚至因虎头上的花纹“王”字而改成王姓。土家族织锦上的“实比”纹样,可能就是古代虎图腾的标志,由于忌讳直呼其“虎”,即称“小野兽”。

“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土家语中“西兰”为铺盖,“卡普”是花,连起来意为“花铺盖”。它是一种既是织布又是挑花的家庭手工艺品。所用的线,多系自纺自染的棉线,以棉线为经,以各种色彩的粗线或毛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从反面挑织而成。可织成被面、袋子、荷包、挎包、壁挂、枕巾、盖裙、脚被、椅垫、桌布、茶几垫、背笼盖(四周系着银环)等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土家女儿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织西兰卡普。

用四块木枋做成长方形的织机框架,这就是机床。下面用四脚作支撑,前长后短,成一面斜坡。高的一端安置卷经的木轴,中间上方用一木架“悬综”。织工坐于低的一端,将缠裹织物的“环棍”系于腰间。脚踏“悬综”,经线开口,用牛骨针在经线上挑花。按设计填入彩色纬线,再用引纬和打纬的刀子将纬线打紧,一行行连挑带织,织成了有花纹的成品。织幅较窄,三幅方可连缀成一块,构成完美图案。

西兰卡普(吴志坚摄)

土家族编织“西兰卡普”的原料全由自己生产。正如土家山歌所唱:“直嗄垛,里嗄夺,食比垛,子弄夺;经巴大垛棉花榨,客地那耶打它夺。”意思是:要吃饭得挖土,要吃肉就要喂猪,要穿衣就得种棉,这才样样不差。自己植棉纺纱织布,就连所需的染料也是从矿物、植物中提取的。如把姜黄、栀子、陈皮、石榴及兰靛、土红、赭石、朱砂等作特殊处理后,将棉线染成各种颜色。“西兰卡普”在用色上十分讲究,多以红色、深蓝、黑色作底色。图案花纹以红、黄、蓝、绿、紫等色谐调配合,再搭配较浅的黄、蓝、灰、白等色。这样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加了层次,在变化中求统一,有彩有素,彩而不繁,素而不陋,形成美观大方、粗犷朴实、清新明快、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西兰卡普生产作坊(吴志坚摄)

“西兰卡普”传统图案达150多种。图案纹样多以花卉、动植物为主,以几何图案为辅,相互穿插,有机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材于花卉的有:大白梅、小白梅、藤藤花、梭罗花、莲蓬花、韭菜花、金钩莲、刺花等;取材于鸟兽的有“马必”(小马)、“实必”(小兽)、虎脚迹、猫脚迹、狗脚迹、阳雀、喜鹊等;取材于吉祥如意的有凤穿牡丹、野鹿衔花、二龙抢宝、双狮戏球、鹭鸶踩莲、喜鹊闹梅、鸳鸯戏水等;取材于几何图案的有单八钩、双八钩、十二钩、二十四钩、四十八钩等。后来,由于土汉文化交流,逐渐出现了“福禄寿喜”、“富贵双全”、“一品当朝”、“双福拱寿”、“福寿三多”、“瑞应祥麟”、“满园堆金”等图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