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厢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厢记

分类:【文化精萃】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古典名著。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由王实甫以《董西厢》为底本改编而成(一说第五本为关汉卿所作)。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莺莺,两人发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的协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约束而结合。它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爱情幸福、反对封建礼教和虚伪的禁欲主义的叛逆精神。故事源出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北宋赵令改写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之复改编为《西厢记传宫调》。《西厢记》突破元杂剧四折的贯例,分剧共五本二十折,在戏曲文学发展上影响远。明清至今,改编上演剧目众多。

元杂剧剧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人王实甫作。剧本故事源于唐代元稹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延至北宋,极得人们赏识,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赵德麟《蝶恋花鼓子词序引》)秦观、毛滂写过莺莺故事的[调笑转踏]词,赵令?则改编莺莺故事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宋元南戏出现了《张珙西厢记》,今失传。金人董解元则编写《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董西厢》(又称《西厢

弹词》或《弦索西厢》)。 王实甫即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杂剧剧本。叙述书生张珙赴考途中,在蒲东普救寺遇见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两人产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热心帮助,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被张生“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而最终胜利。这种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其具有明显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鼓舞了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不屈斗争。为了适应主题思想深化,剧本打破元杂剧剧本每本四折惯例,写了五本二十一折,以多本杂剧来充分描写这一爱情故事,把崔、张追求爱情的复杂过程刻画得细致入微。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十分突出,如莺莺温柔深情,张珙诚挚潇洒,红娘热情大胆,老夫人势利顽固,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具有高度典型性。全剧文词优美生动,情景交融,是一部罕有与其伦比的大型诗剧,于戏曲文学影响极大。《西厢记》评注刊本极多,元刊本今不传,现存大都是明人校订本,解放前后均有多种注释本刊行。清代最流行者为金圣叹批注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在明、清两代有较多改编本和续编本。明代李日华改编的《南西厢》流传较广。明末清初,王实甫原本仅演出《惠明下书》、《长亭送别》等少数折子戏。解放后,京剧、越剧和其它地方剧种均有改编本上演。越剧《西厢记》曾到苏联和东欧演出,影响很大。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杂剧剧本。元王实甫作。有百种左右的刊本,最早刊本为弘治戊午本,较流行本有《六十种曲》本、《元曲选外编》本、《第六才子书》本等。许多名家如徐士范、王骥德、凌?初等,刻有评点本。《西厢记》的直接蓝本是《西厢记诸宫调》,但王实甫在编剧时又有新的创造。剧述已故相国夫人郑氏携女儿崔莺莺和丫环红娘,因路阻寄于河中府普救寺。书生张君瑞于赶考途中也路经普救寺,巧遇莺莺,一见倾心。因老夫人治家严肃,二人不能自由表达爱情。恰好强寇孙飞虎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得强寇便把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发书请来白马将军解了围,老夫人却以莺莺已许给郑尚书之子郑恒为由违约赖婚,致使张生、莺莺非常痛苦。在红娘的热心帮助下,莺莺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与张生私会于张生寄所西厢房。此事为老夫人得知,拷打红娘。红娘勇于斗争,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声名,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但要张生立即进京应试,得官后方能完亲。张君瑞进京后,郑恒又来强婚,未能得逞。张生高中后,与莺莺团圆,结成永久夫妻。此剧具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和等级制度的思想倾向,问世以来一直鼓舞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而斗争。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老夫人等形象,对红娘的热情、乐于助人、机警、正直的性格刻画得尤其深刻,形象光彩夺目。结构上突破一剧4折体例,而以5本21折叙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杂剧创作史上是一个开创。文词异常优美,向为历代读者所推崇。明清据此剧为蓝本的改编作品有李日华的《南西厢记》和陆采的《南西厢记》,京剧及许多地方剧也有此题材的改编本。元杂剧《西厢记》是较早流传于国外并译成外文的剧目之一。

元代王实甫所作杂剧。剧情:书生张生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发生爱情,得侍女红娘之助,最终结合。它的进步意义在于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一爱情婚姻理想。它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恋爱过程,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的苦闷、幽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成功地刻划了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形象。它的矛盾冲突是从人物性格出发而安排的,戏中有两种矛盾冲突: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争取婚姻自由,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干涉婚姻自由、包办婚姻的矛盾冲突;二是,莺莺隐瞒自己真实想法而同张生、红娘发生的误会。它的语言艳丽典雅,不同人物有不同语言,语言还富于动作性。它一共五本二十一折,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也打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演唱体制,该剧中的不同脚色都可演唱。《西厢记》出现以后,成为元代作家学习、摹拟的对象,又影响了明清的爱情小说与戏曲,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