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方马克思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分类:【文化精萃】

当代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股哲学思潮,是各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总称。在本世纪20年代,匈牙利的卢卡奇,德国的柯尔什和意大利的葛兰西等,就已经为这一思潮奠定了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两种哲学倾向。属于人本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罗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等;属于实证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这些派别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的,60年代比较流行,70年代风靡欧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的具体观点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共同主张要“开放”马克思主义,以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哲学来改造马克思主义。一般说,它们都把马克思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肯定马克思,否定恩格斯和列宁;或把青年马克思同成年马克思对立起来。肯定青年马克思,否定成年马克思或肯定成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思。

是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相结合所产生的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思潮。最早出现在柯尔施1930年写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文章中,主要指的是卢卡奇及柯尔施与苏联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955年,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第二章中又提到了它。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同名著作中,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不但包括卢卡奇和柯尔施影响下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倾向,还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以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它最早是在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欧、西欧所爆发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作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等。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以德文版发表,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但没有推进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反而促使了法西斯主义的诞生。人们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致力于对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分析。这时期的著作有:赖希的《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布洛赫的《这个时代的遗产》、弗罗姆的《逃避自由》、霍克海默的《独裁国家》等。50年代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披露了斯大林的许多真相,引起了人们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怀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也相应地转向了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主要作品有:马尔库塞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弗罗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观念》等。此外,战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一些思想家的关注,对其消极作用进行了深刻反思。代表作有:马尔库塞的《单面人》、哈贝马斯的《科学与技术即意识形态》和《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等。1968年在巴黎爆发的“五月风暴”又使主张“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70、80年代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紧随现实不断发展,继续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其代表除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其代表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在理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不仅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或异化现象这一根本问题,而且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解为历史辩证法或主体-客体辩证法,反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用总体性原则去分析社会现实时反对第二国际的庸俗经济决定论,并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作用。在用实践本体论扬弃了旧的物质本体论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精神。在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后工业社会问题、全球化问题、生态问题上也有独到的研究。直到今天,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各种新思潮融合的倾向仍在扩张着,对马克思晚期人类学笔记、对西方社会、对东方的亚细亚社会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这表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