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来说与东来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来说与东来说分类:【传统文化】 陕西境内的远古文化,丰富而多彩。继周文化之后,在这里又崛兴起秦文化。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特有的扩张力,在西北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丰沃的原野上扎根、生长、成熟、蔓延。它追逐着东去不复返的渭水浪花,由西向东发展,经过500余年的蓄积、冲突、裂变,突然在公元前221年前后破函谷关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力、秋风横扫落叶之势,席卷东方。它仿佛从天而来的黄河巨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一发而不可止,直至东临大海,回归汪洋。今天,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不朽的秦文化物化载体面前,深感震撼、惊叹难已时,禁不住要问:这排山倒海般的秦文化巨流从何处奔来?它的源头在哪里?参天巨木必植根于大地深处,那么秦文化的根扎在什么地方? 秦文化渊源之谜曾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者们去探索、寻觅。然而,由于远古时代秦人留下的历史记录过于简略,秦人的足迹飘忽不定,秦文化的起源情况令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所以,历史学家和文化学专家探求秦文化来源得出的结论分歧很大。综合起来,目前学术界对秦文化起源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秦文化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秦人属于生活在西北广阔区域的少数民族“西戎”的一支。这就是“西来说”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秦文化起源于东临大海的山东半岛南部,秦族是长期活动于山东省境内的古代东夷族中的一支,此即所谓“东来说”。还有一种“北来说”的观点,以翦伯赞、吕振羽、吴泽等为代表,认为秦文化起源于北方夏族。近年来,有的专家根据早期秦文化墓葬的发掘材料,认为“秦人究竟是东来还是西来目前尚难以下结论。” ① 主张秦文化源于西方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与蒙文通。王先生在他的《秦都邑考》一文中首先提出“秦之祖先,起於戎狄”的观点。此后,蒙文通先生写了《秦为戎族考》、《秦之社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其中的《秦为戎族》节)等论著,详细论证秦族本是西戎的观点。 ① 除王、蒙两位先生外,史学家周谷城等人都主张秦来自西戎。近年来,一些考古专家们还着重从分析考古发掘材料和民族学、民俗学资料入手,论证了秦文化源于西方的可能性。例如,俞伟超把秦墓的屈肢葬、铲形袋足鬲、洞室墓、围墓沟等看作是秦文化自身的特征,认为秦人是西戎的一支。并进一步提出铲形袋足鬲是甘青地区古代文化带给秦文化影响的观点,认为秦墓文化特征与西部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卡约文化的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 如果把秦文化“源于西戎说”的主要观点加以简要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点: 1.秦人在殷末时已“在西戎,保西垂”,世系记录可信有据的大骆、非子定居在西犬丘;秦文化从非子以后逐渐向东发展。 2.秦人祖先戎胥轩娶申戎女首领为妻;春秋时期东方诸侯一致认为秦是戎狄。 3.春秋战国秦墓的屈肢葬、西首墓、洞室墓、铲形袋足鬲等秦文化特征与甘青地区古代文化因素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4.秦人宗教祭祀仪式独特,以马为牺牲品,祭祀对象庞杂,上至上帝,下及山川草木禽兽,祭俗与戎狄相同。 5.殷末时秦中?已定居西部,说周公东征后将秦人西迁甘陇,不合常理。 无疑,持秦文化来自西方观点的学者专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看法,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例如蒙文通先生的关于秦族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俞伟超先生提出的秦文化特征与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因素存在着有机联系的观点,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不过,“西来说”观点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如果用整体的、全面的文化概念来研究《史记?秦本纪》的内容,就会很容易发现,主张秦文化西来的学者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中?以前有关秦人活动的记载;秦族首领费昌“去夏归商,为汤御”,直到中?儿子蜚廉、孙子恶来效忠殷纣王而死,秦人始终积极为商王朝卖命,坚定地站在殷王一边,这种情况与申侯所说的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显然相矛盾。根据《公羊传》、《谷梁传》等先秦典籍中烈秦为戎狄的词汇来证明秦为西戎,或以秦人社会流行西戎某些风俗来反证秦即西戎,其说服力都不是很强的。再者,秦人如果本是西戎分支,为什么却有着和东方少数民族相似的神话传说与图腾崇拜?这也是“西来说”观点难以讲通的问题。至于考古材料反映的问题,鉴于秦墓发掘资料基本是春秋以后的,早期秦墓资料甚少,因此利用考古资料来断定秦为西方戎族,似乎论据并不充分,其观点主观推测因素往往多于实证分析证明。 “西来说”观点在文化发展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不论秦人来自何方,秦人从自己有可靠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文化活动中,已深深打上西方少数民族的烙印,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相互融合在一起。 最早提出秦文化起源于东方的是卫聚贤先生。他在《中国民族的来源》一文中根据郯、?、黄、梁、葛、徐、江、奄等嬴姓小国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及秦亦为嬴姓的事实,推断:“秦民族发源于山东,至山西、陕西、甘肃,然后再向东发展。” ① 接着,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专著中论证了秦人祖先是东夷民族分支的观点。 ② 其后,黄文弼先生在1945年《史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嬴秦为东方氏族考》专文,进一步论述了秦文化“东来说”的观点。 建国以后,秦文化发源于东夷族的观点逐渐被学术界许多人所接受,郭沫若、范文澜等史界名家都采用了秦人“东来说”的观点。尤其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化学等多角度、多侧面深入论证了秦文化起源于东方的观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马非百、王玉哲等人都撰文作过论述。一些考古学家还提出了秦文化“东来说”的新证据。 总观秦文化源于东夷说的基本观点,可以集中归纳为下列几点: 1.秦人始祖玄鸟卵生的神话传说,属于东方许多古老氏族的鸟图腾崇拜范围。 2.《史记》称秦是“帝颛顼之苗裔”,又说秦襄公“自以为主少?之神”。?顼、少昊(?)都是传说中的东方夷族部落的首领和宗族神,颛顼墟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县,少昊墟在山东曲阜,均位于东方。 3.秦为嬴姓,嬴姓氏族大多分布在东方,如西周、春秋时的郯、徐、黄、奄等小国。 4.秦远祖柏翳(伯益)受舜之封,封地可能在山东的费地,所以柏翳又叫大费。 5.秦与殷商王朝关系密切,秦人与殷人有许多共同特点,如玄鸟传说,长于狩猎、畜牧,墓葬形制,鬼神崇拜等。终商一代,秦人始终效忠于商王朝,与反殷势力对抗。 6.秦人最早在夏末商初就开始从山东迁往山西、陕西、甘肃,这一过程最晚在西周中期非子时结束。大部分秦人是在西周初期西迁的。 应该承认,在持“东来说”的学者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如对秦人何时将本族文化带到西方,关于“西垂”、“犬丘”、“西犬丘”地望,关于秦文化西迁路线等等,均存在较大分歧。但这些并不影响该说的整体效果,目前来看,它不失是在秦文化渊源问题上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例如它提出的玄鸟图腾崇拜、秦与殷的文化相似性等,均颇能自圆其说。当然,“东来说”的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余地。主要的疑问在于:既然秦人来自东方,那么早期秦文化的原始内涵究竟是什么?早期秦文化遗存内容没有提供多少秦人原在东方的文化因素,留给后人的已经是经过与西戎文化和周文化融合了的秦文化特征。由此看来,“东来说”的解释还有待于考古学新材料的进一步证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