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观察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观察使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唐代初期,常遣朝官分赴各道访查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名巡察使或按察使,为监察官,非常置。后变成固定设置的采访处置使。肃宗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所辖地区为一道,位次节度使。凡不设节度使之处,即以观察使为一道行政长官,以民政为主而兼管军事。其属官有观察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等。设节度使之处,亦兼领观察使。宋代观察使仅为荣衔而非实职。元代废。清代通称道员为观察,仍借用此名,实不相当。 官名。①唐乾元元年(758年)由采访处置使改设。掌考察州县官吏政绩。安史之乱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以观察使为一道的行政长官;设节度使的地区以节度使兼观察使。宋代沿置,无职掌,无定员,不驻本州,仅为武官迁转的职衔,是位高于防御史、低于承宣使之官。辽代在不设节度使之州设观察使司,以观察使为长官。金代以节镇节度使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下设同知管内观察使,或以同知节度使兼。元代废。②北洋政府于1913年1月,在各道改清代的分守、分巡道为观察使,由省民政长官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简任。1914年5月改称“道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