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言文一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言文一致

分类:【文化精萃】

指日语使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文体,亦指日本近现代为此目的运动。“言文一致”最初是于幕府末期由受西欧影响的洋学者们提出的。之后福泽谕吉采用写文章读给他人听而修改的写作方法,于明治时期形成风气。1883年“加注假名”会成立,极力主张言文一致。1887年至1889年,二叶亭四迷用言文一致的文体写了《浮云》。其后尾崎红叶、幸田露伴、森鸥外等分别在其作品中以和、洋、汉三种文体进行新文体的尝试,严谷小波在童话作品中采用了言文一致体。1899年正冈子规等的《杜鹃》派采用言文一致体。1900年上田万年等的《言语杂志》采用口语体书写报道,帝国教育会也开始设立“言文一致会”。1904年第一次国定寻常小学读本中大幅度增加口语体课文。1905年开始,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在《杜鹃》上连载,其通俗清新的文体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田山花袋的《田舍教师》、岛崎藤村的《破戒》都以言文一致体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致使学术著作中也开始出现口语体。明治末年至大正期间,白桦派的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完成了口语体。在小学,芦田惠之助提出了“自己作文、自由选题”的主张。报纸社论于1922年前后开始采用“であゐ”调的口语体。于大正末年,小说、教科书、报纸等皆采用了口语体,进入昭和时代后,论文、学术专著也改为口语体,但公用文、法令、昭书等仍保持着文语体(候文和汉文)。但战后1946年,文语体被彻底取消,完全采用了口语体。言文一致的运动为日本的近现代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