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词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词源分类:【文化精萃】 论词专著。宋末元初张炎撰。二卷。上卷专论词乐,下卷为理论批评。论词注重协音,注意纠正因乐造文之弊。提倡“雅正”,强调协律、清空。批评“晦涩”、“软媚”,但不满辛弃疾、刘过的豪放词。内容要婉约柔媚,形式要富艳精工,语不俚俗,字不生硬。作品要情景交融,以形写神,要有意在言外艺术境界的审美特征。明人将下卷从全书分出,称为《乐府指迷》,近人蔡桢有《词源疏证》2卷。 词论专著。宋元间词人张炎(1248―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有词集八卷,名《山中白云》。《词源》二卷,是作者晚年撰写的一部较有影响的词论专著。上卷为音乐论,详述音律及唱曲的方法,末附《讴曲要旨》一篇,类似歌诀。张炎精通音律,书中搜录了许多歌词文献。下卷为创作论,讲词的赏鉴与作法,他认为词应该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既不满于柳永、周邦彦的“软媚”,吴文英的“晦涩”,又反对苏轼、辛弃疾的豪放,甚至说辛词“非雅词”,反映了他注重艺术形式的观点。但其中有很多经验之谈,是值得借鉴的。有《词话丛编》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夏承焘校注的《词源注》1卷本。 词乐论著。南宋张炎撰。2卷。张炎祖辈精于词学,其父枢尤谙熟音律,词成必使歌者按之。炎承家学,于音律之学亦覃思精研,遂成此著。上卷专论乐律,有《五音相生》、《古今谱字》、《四宫清声》、《十二律吕》、《结声正讹》、《讴曲旨要》等14目,下卷兼论词乐与作词,侧重理论批评,有《音谱》、《拍眼》、《句法》、《字面》、《清空》、《意趣》、《用事》、《咏物》等15目;末附《杨守斋作词五要》。张炎论词拈出“雅正”与“清空”两点,指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于词人中首推姜夔,称其“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而批评吴文英质实,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又批评周邦彦“意趣不高远”,软媚而乏雅正。其论实承当时词坛“复雅归正”的潮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欲以空灵淡雅的风格来补偏救弊。为此他还提出一整套作法,如锤炼字面、考究音律、用事属对、锻造警句之类,虽不免偏重形式,但也概括了一些创作经验。此书为研究宋代词乐的重要资料,其理论曾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朱孝臧以疏与密分词派,即源其清空、质实之说。有影元抄本、清嘉庆重刊元抄本及《词学丛书》、《词话丛编》等本。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夏承焘注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