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试帖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试帖诗

分类:【传统文化】

起源于唐代、为科举考试所采用诗体。其特点为按题作诗,并限定韵脚。唐代,诗题不一定有出处。宋仁宗景钓年间(1034―1037),始定诗题必出自经史,其后又扩大至古人诗句。明清两代因袭其制,清代对其结构、格式要求更严。此诗体唐代一般为6韵、4韵,8韵很少。清代乡试、会试用五言8韵,童试五言6韵,岁考、科考、朝考均为五言8韵。限用之韵,称官韵。官韵只限1韵,题旁注明“得某字”。其结构和作法与八股文相似。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为皇帝歌功颂德,并须切题。文句庄重典雅。因诗题冠以“赋得”二字,故又称赋得体。

科举考试的诗体名。唐初考试,以策问为重,高宗开耀元年(681年)下诏加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杂文即一诗一赋。诗受试经、试帖影响而产生,采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因而也称“赋得体”。体裁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限定韵脚,中间八句均各相对,最后两句作结。语言必须端庄典雅,堂皇?丽。历代沿用,亦有作七言排律的。清代限五言八韵,末尾必须为皇帝歌功颂德,称为“颂圣”。

诗体名。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唐代采取科举制度,在制度上规定以诗赋取士,试帖诗遂为科举考试所采用。试帖诗一般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多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故又称“赋得体”。至清代“试帖诗”的限制尤严。内容以歌颂皇帝的功德为主,有些作品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期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