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嗣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谭嗣同分类:【文化精萃】 近代改良维新的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时好读书,尤喜西方自然科学。鄙视科举,对魏源、龚自珍等极为称道,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青年时曾游西北、东南各省,后又用十年时间,遍历直隶(今河北)等十余省,观察风土人情,结交有志之士。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中国积弱不振,立志变法。在浏阳倡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江苏后补知府,在南京候缺期间,发奋著《仁学》,在哲学上阐发“以太”为世界物质本源的学说,并把“以太”这种沟通世界为一整体的作用叫作“仁”。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要求冲决一切“罗网”。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主张。1897年,他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批评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8月,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以四品卿衔为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同参新政,时号“军机四卿”。拥戴慈禧的后党,仇视变法维新,密谋政变。光绪帝密传诏给康有为等设法阻止,他“拔刀以救上自任”,不顾危险,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请袁起兵相救。袁阴应允,当夜即向荣禄告密。次日政变遂起,他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他能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彩色电影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编剧:刘耕路;导演:陈家林;摄影:安治国;主要演员:达式常、宋晓英、王玉梅、王志华。故事梗概:1898年,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关键时刻、湖南候补知府谭嗣同应召入京,和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一起辅佐光绪皇帝实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举步维艰,光绪处境困难。为挽救变法,谭嗣同夜访清华寺,争取曾支持过变法的兵部侍郎袁世凯举兵相助。不料,当此千钧一发之际,袁出卖了维新派,致使谭嗣同等一批爱国志士惨遭杀害。为变法救国,谭嗣同等六君子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表现了大无为的英雄气概。该片于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慈禧的扮演者王玉梅获第五届 “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