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质朴瑰丽的汉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质朴瑰丽的汉画分类:【地域文化】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昌盛的一个时代,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和疆域的扩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学、哲学、音乐、舞蹈、绘画及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本世纪以来,在南阳、洛阳、郑州等地先后发掘了一批汉墓,出土了大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画像镜以及彩绘壁画。这些汉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中外学术界高度重视 ①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在日本举行,其中不少为汉代画像,四岛观众纷沓而至,为之轰动。 河南汉画散见于中州大地,南阳汉画像石、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及洛阳汉墓壁画则是其中上乘之作的代表。 (一)南阳汉画像石
南阳古称宛,春秋时即为楚国经济及军事要地;西汉时与洛阳、临淄、邯郸、成都并称天下五大名邑;东汉中兴,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宛,之后将王侯25人,公主7人封于南阳郡,南阳遂有“南都”、“帝乡”之称。汉代著名文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曾绘色绘声地描写家乡:“于显乐都,既丽且康”,“游观之好,耳且之娱,非睹其美者,焉足称举!”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倡以孝治天下,使当时厚葬风俗愈演愈盛。于是,南阳豪门世家、地主望族,巨商大贾,不惜巨耗,竞相营建富丽堂皇的冥宅大墓。 这些都是南阳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为了保护、研究这些珍贵艺术文物,在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侧建立了汉画馆,现存各种画像石1700多块。 南阳汉画像石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可分为神话故事、天文图象、历史故事和生活画面。 在以神话传说为内容的天象图中,月亮和太阳的内容多而有趣。在一块画像石上,一个身体半人半龙的形象,高高上举的手掌上托着圆圆的月亮,月中蹲着一只玉兔。这便是月亮的母亲常羲。传说常羲住在东海,她有12个女儿,每月轮流抱其中一位到海面洗浴,之后放她到空中游玩。这样,一年中就有了12个月。画面上,母亲双手高举过顶,托着女儿从海中慢慢升起,神态从容而安详 ① 。在另一石上,太阳是一只振翅飞翔的圆腹大鸟,鸟为三足。三足鸟本是为西王母寻找美味佳肴的神鸟,为什么会飞进太阳中呢? 原来,早在汉朝之前,人们就发现了太阳有黑子,太阳中的三足鸟,正是我们祖先关于太阳黑子的形象说法。这个记录,比欧洲发现太阳黑子要早800多年。在另一画像石上,在金鸟负着的太阳之上,却出现了一只蟾蜍。原来这是一幅日月相合图,是对日蚀成因最形象的说明。此外,画像石中还有许多关于星座分布的天文图,且多用龙、虎、牛等动物象征星宿,使得天文图既易辨识又具生气,如以牧童执鞭牵牛、少女跪坐织室分别表示玄武星座中的牛郎和织女,具有鲜明的民族神话特征。 关于古代英雄故事的传说,画像石中有黄帝战蚩尤、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图中,黄帝手持长矛,以纵前跳跃的雄姿,向头生犄角、手执利剑的蚩尤勇猛进击;身材高大的后羿英气勃发,一手挽弓,一手搭箭,对着一株参天大树上的数只金乌射去,金乌惊叫着从枝条上飞逃。 取材于历史题材的故事很多,其中《鸿门宴》、《荆轲》、《聂政》、《晏婴救烛邹》以及《二桃杀三士》等早已脍炙人口。项庄席前舞剑,寒光闪闪;秦王在荆轲匕首前一面侧身仰面后退,一面伸手拔佩剑;聂政一剑击中侠累;齐景公怒气冲冲。画面上的人物有坐有跽,有立有倚,有追有逃;有的正在举杯,有的正在陈说;有的面色惊恐,有的神色自若;有的体态臃肿,有的赤足短褐。画像石以生动、逼真的形象,将历史场景再现在人们面前。 南阳汉画像石《斗牛图》 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人们都非常重视有关百戏的内容,画像石中的角抵、冲狭、倒立、舞乐、鼓舞、长袖舞等图,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资料。角抵之技,最初是士兵健身的一种锻炼方法,至秦时发展为供统治者观看的娱乐游戏 ① 。从画像石中的角抵图可以看出,角抵的方法很多,在人与人的搏击中,有徒手相击,也有持械相争。如一石上刻二人腰束紧带,衣袖高挽,成弓步推掌相搏。另一人在其侧呈跳跃状观看,颇似评判者。一石刻二人各执长剑,一人进攻,一人一边躲闪防卫,一边横剑准备回击。在人兽角抵图中,有一搏虎图,占画面3/4的一只巨大猛虎,向前腾扑,角斗勇士从容相迎。也有一人斗两兽者,画面上左刻猛虎,右刻公牛,一人居中与之周旋。“冲狭”实为古代杂技,其方法是以草或树枝札绑成圈,有的还在圈内插上尖刀。冲狭者从一方迅速冲来,从圈中冲钻而过。有一冲狭表演图设计极精,画面上有四人作击鼓吹箫状,可能是伴奏人员,一高髻长袖少女,袖带飘舞,似刚穿越狭圈,尚未着地;另一少女正腾跳纵身冲向狭圈。为表现冲狭者的速度与技艺,与其他五人形象清晰相比,冲狭者被镌为线条隐约之形,给人以明显的动感。“蹴球”图也很生动。一体格魁梧男子,以优美矫捷的动作作蹴球表演。中国足球运动早在汉代就已萌生,此汉画为有力的佐证。除此之外,“飞剑弄丸”、“吐火之技”、“倒立”等类似杂技的节目,画像石都有十分生动的表现 ① 。 投壶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古老的宴会礼制。汉画馆中的投壶画像,以写实手法,逼真地刻划了人们如何全神贯注地跽坐投箸,胜者如何以匙盛酒罚对方饮。胜者面带笑容,十分欢欣,负者饮多而醉,表情痴呆而痛苦。 此外,南阳画像石还有许多其他生动有趣的画面,如表现达官贵人生活的车骑出行、骑射田猎、舞乐宴飨图;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猛虎飞驾云气车,飞廉空中逐奔、河伯出行、方相氏驱鬼等,无不质朴天趣,美不可言。 南阳汉画像在艺术上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不论写人、写事,均以大写意的方法表现其主体精神,画面对神态和动势的刻画几乎达到了超神入化的境界。另外,与江苏、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相比,南阳汉画首创一石一主题的独幅绘画式,使画面主题突出,从而大大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中外专家对此无不称道。 南阳汉画像石是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雕刻艺术,它既采用了突面浮雕刻法,又采用了剔地并施有横竖纹衬地的镂刻技法。由于画像的整体构思精巧、新奇,加之线条刚劲与细柔恰当地相配合,同时又常以阴线表达画像之细部,使得各种形象不仅具有气势与韵致,而且十分准确和传神,从而给人以古朴苍劲、瑰丽多姿、隽逸旷达之感。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灿烂的艺术瑰宝,处处凝聚着劳动者朴拙、简洁、庄重的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永远闪耀着 智的光辉。 (二)密县汉墓画像石与壁画
密县已在多处发现汉代壁画墓葬,其中打虎亭汉墓最为绚丽多姿。此处发掘汉墓两座,西为一号墓,东为二号墓,二者相距不足50米。 一号墓为汉画像石墓。 专家考证,一号墓主为张伯雅。张曾官太守之职,故墓室规模甚大而华丽。整个地下墓室长25余米,宽17余米,高约5米,由7个室组成。墓中画像石内容很多。 吉瑞禽兽图。该墓室门扉、门楣、门额多刻有象征吉祥的奇禽瑞兽等物,设计想象丰富,构图新颖奇特。门扉上刻驱邪的辅首,双耳直竖,两角上翘,双目外突,坚利的排牙紧衔门环,形象威严。以巨石制成的门扉上还用云纹构成了腾飞青龙,展翅朱雀,奔驰麒麟、打鬼方相氏以及神龟、玉兔、金蟾、飞廉诸物。其他如母鹿哺乳图,幼鹿弓身昂首在母腹下抵乳,母鹿回颈回顾幼子,安祥慈爱之态毕现。群鹿图中,大鹿翘首卧地,小鹿环而嬉戏,或奔跳、或角?、或追逐,形象千姿百态,生动、逼真。 世俗迎宾图。迎宾图刻于甬道两侧。西壁为三个着平帻、身穿长袍的男子,一个袖手作前导,另两人相向作交谈状相随。此外,前室西壁南侧刻两人手捧礼品前行,貌似仆人,另两人在后且走且谈。北侧画面为:主人坐几案之后榻上,仆人持烛引见客人于案前。东壁刻双人抬壶、一人清扫图,客人似已送走。中室通道两壁也刻有行进状的人物雕像。 收租图。收租图刻于南耳室南壁左侧上部。收租者体态肥硕,表情严酷,席地而坐,后有奴仆服侍。主人前有人站立,另一人手持册簿,跪作报告收租情况状。画面中下部有送租车一辆,车旁堆有粮食。交租者身体瘦弱,一人御车,另一人往袋中装粮,旁有验者一人,地上放着粮袋及量斗。画面右侧为一歇山顶仓楼,靠山墙放有梯子一架。楼前一少年骑马张弓,作射旁边大树上飞鸟状,其侧有仆人控马而立。这幅组画,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农村阶级剥削的状况。该室东、西壁尚刻有车辆、奴仆以及饲马、养牛等雕像。 庖厨图。庖厨画像在东耳室东壁。画面上有10几个厨役正在紧张地劳作,有的在屠宰、有的在洗涤,有人跽坐案前操刀,有人立于灶前烹调。一侧架子上挂着一排杀好的鸡羊,地上摆放着各种器皿。一些食品已经做好,仆人正捧盘而进,有的正在蒸煮,灶下火焰熊熊,灶上热气腾腾。整个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宴饮图。北耳室刻雍容华贵的女主人,头戴桂冠,身着曳地裙裾,端坐在悬有帷幔的室内。宾客有的已经入座,相互寒喧交谈,有的正向女主人施礼问候,有人则刚步入客厅。案上已摆好盘、碟等物。厅中还置有琴、鼓等乐器。 一号汉墓画像石集中反映了达官豪门的地主庄园生活,是当时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该墓画像的雕造十分精细,刻工根据画像题材及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高浮雕(如墓门铺首)、浅浮雕和减地线等不同方法,从而不仅使画面主题突出,而且层次丰富而分明,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二号汉墓为壁画墓,共有壁画64幅,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其中以中室三幅最为精采。 中室南壁为车骑出行图。该画长7.24米,高0.64米。上画轺车数乘,为首者上建华盖。各车均驾肥马,作奔驰状,后有随骑及侍从。汉时贵族出游、过市时煊赫之势,由此可见一斑。 宴饮百戏图在中室北壁,长7. 34米,高0.74米。宴会大厅悬有红色帷幔,帷幔前设大案,上陈杯盘。主人昂首居中座,侍陪之人处两侧。案前一人正跪着向主人请示。众人一边宴饮,一边观看盘舞、跳丸等表演,同时欣赏着乐伎们弹奏的乐曲。这幅彩绘中,绘有各色人物78个。整个画面构图严谨,色彩富丽,线条清晰富有表现力,是汉代壁画中的精品。 此外,墓门之侧有大型侍女图五幅。侍女盛饰严妆,手捧礼品依次行进。画面上人物高达1.2米,实为汉壁画中之罕见者。和其他人物一样,侍女面容丰润,体呈富态。中室券顶藻井由七组大莲花菱形组合,两侧另有七幅小型壁画作衬托性装饰,图案设计十分精巧。 (三)洛阳汉墓壁画
半个多世纪以来,洛阳发掘了许多西汉墓葬,从中出土的壁画异彩纷呈,使2000年以后人们能一睹其艺术大观。 一号汉墓1925年被盗,墓砖壁画现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二号汉墓1957年发掘。该墓墓室用空心砖及小砖混合建造。主室壁画主要内容为驱鬼、天象及历史故事。 驱鬼图(即傩图)。绘于墓室后壁图中的方相氏,头戴兽头面具,身披熊皮,一手执长戈,一手持酒觥。方相氏前方及左、右两侧另有执戈、佩剑、烤肉及作叫喊状数人,似驱鬼前痛饮壮胆。此图上方有三个白色“恐”字。研究者认为,主要用于对疫鬼起镇摄作用。绘在墓室隔墙上的第二幅图主要表现驱鬼的高潮场面。方相氏居中腾空跳跃,左右各一人摇鼗呐喊助威,另有青龙、白虎、赤豹、粉鹿及兽面人持刀追杀。第三图在墓门内上额。被杀死的女魃裸身挂在一棵大树上,其红色衣裙被抛于树杈。凶猛的飞虎扑向恶鬼,爪按其头,齿噬其肩。门额上刻一浮雕羊头。“羊”者,“祥”也,恶鬼翦除,天下太平,大吉大利。 天象图绘于墓之前室顶部,共12幅,用传说的神话故事表现天文现象及星座。如用疾飞的金鸟配鲜红的太阳,以碧绿的蟾蜍和白玉兔配月亮。该图中所表示的“大熊”、“小熊”、“天鹅”等12个星座的位置相当准确,它向人们表明,我国在2000年前就十分重视天象文化,而且科学性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历史故事中最使人感兴趣的是取材于《史记》中的《鸿门宴》。刘邦、项羽相向对饮,范增面带杀机坐其侧,项伯立于刘邦身旁,张良佩剑衣紫,貌若女子,坐姿温文尔雅。关于刘邦的形象,河南出土的画像石中多有表现,如南阳汉画中的《鸿门宴》、《高祖斩蛇》等。取材于《晏子春秋》中《二桃杀三士》故事,南阳汉画中也有刻绘,但较此壁画简单,只表现了三勇士中古冶子拔剑而立、田开疆按剑取桃、公孙接执剑自刎场面。壁画设计为连环彩图,因而从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晏子献策,景公赐桃,三勇士相争及自杀等场面 ① 。 三号汉墓因出土一枚“卜千秋印”故也称卜千秋墓。该墓壁画主要内容是墓主卜千秋夫妇升仙图。在这幅气势雄放的壁画中,卜千秋神态安详地驭龙而行,其妻则乘三头凤,双手托三足神鸟。队伍最前边是持节引升的老年方士(羽人),随其后的是由祥禽瑞兽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护卫行列,其中有青龙两条及赤豹、朱雀、白虎、枭羊。从图中可以看出,西王母已派仙女前来迎接,且有九尾狐同来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四号汉墓长7米,宽6.1米,共有五个墓室,壁画主要在前后室,以后室为最。后室以彩绘的方式把墓室饰为仿木结构的厅堂。室顶为平脊斜坡,平脊绘四幅,前端日图,后端月图,绘于花藻井中。中间四幅,前为太乙(一)图,后为天体图。右壁绘太白、白虎、岁星、青龙、雷公、荧惑及风伯四幅。左壁绘凤鸟、凰鸟、句芒及蓐收四幅。后壁绘祝融、玄冥、雨师、辰星、天马四幅。这幅按阴阳五行布局构成的天象及神话人物壁画,表现了墓主人很浓厚的尊天思想,它和三号汉墓“羽化升仙”思想一样,是西汉统治阶级提倡“黄老”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天人感应”思想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四号汉墓为新莽时期产物,壁画气势雄浑,风格古朴庄严,构图严谨,布局和谐,运笔晓畅,格调清新高雅,是西汉绘画技艺集大成之作,是研究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