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贵池傩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贵池傩戏

分类:【中国民俗】

源于民间跳傩,由祭梁朝崇信佛教的昭明太子(萧统)习俗而日盛,晚唐时即有此活动。形成具有戏曲特征的可考时间为明朝中叶。演出无职业班社和艺人,均由各氏族轮流主持演出。各氏族皆组有“嚎啕神(戏神)会”。演员由族首派选男丁担任,世代相传。唱腔分高腔(属弋阳腔或青阳腔)和傩歌(当地民歌)等。以锣鼓伴奏,一唱众和,演出分三段,先跳傩舞,继演正戏。剧本多源于明代的说唱词话。演出中仍保留叙述兼代言体。唱词以七字体为主,开演前尚保留有“报台”(由一演员以六句或八句诗介绍剧情)的南戏遗风。最后念吉祥词《三星拱照》、《问花会》等。

贵池傩戏(胡晓洋摄)

百姓尊面具为“傩神”,取出和放回都要举行隆重仪式。农历正月初六夜,由“年首”(轮流担任迎傩主持人)派两人暗从祠堂里将“脸子”(面具)抬到水口社神庙。次日,以净水生布(新布)拭灰尘,插木箱(称神架)上,旗锣鼓伞,烧香鸣炮,恭迎“傩神”进祠堂。演出前,年首手持万民伞,高呼口号,交给戴面具的“伞孩儿”。傩舞开始到本戏结束后吃夜餐,称“邀台”。接着续演酬神仪式,唱《新年斋》,拜请诸天神,从池口起,将池州的庙宇、桥梁、山村、诸仙唱遍,直到九华山才算结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各氏族集中朝青山庙、文孝祠,黎明列队前往,氏族互争声势,前有旗、锣、铳、伞开道,中有香盘、吊炉、龙灯、狮灯、秋千、高跷,后有选俊童着戏服,立在肩上的称之“站肩”。一路焚香鸣炮,鼓乐齐鸣,成为傩戏演出的隆重终场仪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