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贾谊的哲学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贾谊的哲学思想

分类:【地域文化】

贾谊是河南洛阳人,生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18岁时,以精通《诗》、《礼》为时人所重。文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21岁时,召为博士,朝廷典礼制度多出其手,很受文帝信任,一年中提擢为大中大夫。年少才高,遭到朝中元老大臣的嫉妒和排挤,远谪长沙。四年后,召回京师任梁怀王的太傅。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入朝坠马死,贾谊十分忧惧,亦于次年死去,时仅33岁。留下的著作有《贾子新书》58篇,赋5篇和《治安策》一篇,

其哲学思想可分为如下几方面:

1.唯物主义宇宙观。贾谊在《鸟赋》中说:“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所产生,他用炼炉、炭火和金属等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来阐明宇宙生成的原因和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古代哲学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常使用艰深而暖昧的语言,回环反复,纠缠不清,从来没有像他那样明快深刻,一扫古代哲学中神密主义气氛,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2.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贾谊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他认为万物的运动和变化,是天地阴阳相互推动作用的结果,世界在永恒发展变化中川流不息,这一趋势是由自然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不要外在的力量或意志来作主宰。站在这一观点上,就彻底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传统说教。

3.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辩证思想。他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这就是说,忧与喜、祸与福虽然绝然相反,但它们同时又相互依存,并根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在吉凶祸福变易位置的转化中,包括了人的作用在内,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举出历史事件作为例子说:“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称霸”,说明了人们骄傲自满与愤发图强的两种不同态度,决定发展变化不同的方向与趋势。

他认为:“夫灾与福也,非粹在天,必在士民也。”“故受天之福者,天不为功焉;被天之灾者,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就是说:祸与福,成功与失败,是人们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4.反对生而知之的认识论。贾谊指出,人的知识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就能加强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预知人世的祸福和政治的治乱安危。他把这种认识能力称之为“醒”,又把“醒”分为三等。他以人君世主为例说: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和不醒者三个类型。先醒者也并非奇异的天人,而是“学而不倦,好道不厌”,能认识世间道理人,这些人能“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危也知所以危。”(《贾谊集校注?先醒》)

贾谊强调后天经验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就能在危险灾祸来临之前,防患于未然,在国家处于困难的时刻,指出混乱的原因,找出治理的途径,寻求拨乱反正的措施。贾谊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肯定,并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力量结合起来,是和他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他政治思想中进取精神的基础。

贾谊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和政论家,也是宫廷赏识的才子,他精通儒家经学,同时还存在着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由于他始终没有超脱正统观念的狭隘圈子,限制了他的哲学思想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也保留了许多落后思想的残余,例如天人感应的迷信观念,命运难知的消极情绪,不时流露在他的著作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