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赛高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赛高跷分类:【地域文化】 广西龙州、宁明、凭祥、大新、防城一带壮族群众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跷长1.5米,踏板距地高25厘米。这里的群众各家各户讲究礼貌,讲清洁卫生,屋内常清洗打扫得很干净。每逢雨日,走寨串户,鞋子多带泥水进屋,极不卫生。人们就用木头制作高跷,踩着高跷走寨串户,很是方便。以后,踩高跷逐渐发展变为体育竞赛活动。其形式有:(1)赛跑步。看谁踩高跷跑得远、跑得稳;(2)赛独脚跳走,看谁独脚踩高跷跳走的时间长;(3)赛捡实物,踩高跷行走,边走边捡地上物品、获多者为胜;(4)赛撞力,两人踩高跷,相对而跑,到指定界线,边踏步,边用高跷竿击撞对方,撞声越响越好,撞力大者为胜。 亦称“竹马赛”。壮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流行于广西龙州、宁明、凭祥、大新、防城等地壮族民间。高跷用竹竿或木杆制成,竿长1.5米,踏板离地25厘米。原来,这一带的壮族群众爱讲究礼貌,逢年过节,经常串门走寨;但因春雨绵绵,走路多带泥土,影响屋内卫生,故人们常踩高跷以代步行。久之,便发展为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比赛时通常分为4个项目进行比赛:1、踩高跷跑步。分100米、50米等。参赛者都踩高跷,以先到目的地者为胜。如踩得不稳,中途掉下高跷者,就不能再继续踩。2、赛独脚跳走,参赛者踩着高跷独脚跳,以跳的步数多,时间长者为胜。3、赛撞力,两人同时踩高跷跑,边跑边撞碰对方,撞力大并先到达指定目的地者为胜。4、赛拾物,参赛者同时踩高跷,在一定长度内拾取地上若干物品,以不漏拾且先到达目的地者为胜。壮族踩“高跷”的历史很悠久,唐代诗人李贺(790―816)在《黄家峒》诗(见《全唐诗》卷391)中就提到壮族先民黄峒起义军曾击着铜鼓,打着三点黑旗,佩带着“箭服”去打仗,打胜仗后乃骑着“竹马”从容不迫地回家。“竹马”就是“高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