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氏立国前后的初步发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赵氏立国前后的初步发展分类:【地域文化】 周定王十一年,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晋智伯荀瑶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氏之地,晋出公迫于四卿之威逼,谋合齐鲁之兵伐四卿,四卿联合逐出公,出公奔齐,死于道中。知氏立晋哀公,控制朝政。周定王十六年,智伯联合韩、魏围赵无恤于晋阳并引汾水灌其城,无恤密约韩魏反攻知氏,遂共分其地,于是赵韩魏三家主持晋政,称为三晋。不几年,三家又把晋君之地分去大半,晋幽公姬柳只有绛、曲沃两邑之地。幽公荒淫,被人刺杀,晋侯名存实亡,三家分晋势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王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遂入战国时代。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 赵氏家族自叔带弃周事晋以来,几乎历世都是晋室的名门望族,任晋卿、执国政,握兵权。晋景公时虽有“赵氏孤儿”之难,但很快恢复旧状,成为晋六卿实权派之一。赵鞅、赵无恤父子两代,先后灭范中行氏和知氏,与韩魏分晋而立,赵氏的领地向北扩至代,向东也逾越太行山,有了一个大国的雏形。这之间,越鞅父子经营晋阳和赵烈侯的初步改革是赵国史上的大事。晋阳,当汾水流域上游,赵鞅父子两代在这里开发,成为赵氏家族的根据地。赵鞅在晋室执国政22年,其间在自己的领地上大约实行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宽缓于民的政策。他先后任其家臣董安于、尹铎为晋阳邑宰,在这里建造了城垣、宫室和仓库。董安于治晋阳,“民无二心”,无叛意。尹铎继位时,亩大税轻,利于发展生产;释放奴隶,使之转化小农,使晋阳再治。赵鞅父子两代遇难时都奔晋阳固守,就是依托这座坚固的城池和民心的拥护,化险为夷反败为胜的。据《韩非子》一书记载,晋国赵襄子(即赵无恤)时候,住宅园圃已经自由买卖、私人间买卖土地这一迹象,反映了奴隶制行将被封建制取代的历史趋势。 赵无恤秉其父之遗业,北上 门登夏屋山,借宴请姐丈代王之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封其侄赵周于代,为代成君。这是赵氏领地由晋阳向北的大开拓。分晋而立的三晋,以魏文侯重用李悝的变法改革影响深远,当时吴起治军,西门豹治邺,都是在列国间震响很大的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还以乐羊为将,越赵境而攻中山。魏国的变法强大,正值赵烈侯就位之始,他在国相公仲连的佐助下,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史记?赵世家》曾记有两件事,反映了这种改变的迹象:其一,赵烈侯好音,拟给郑国来的两位歌者以高位,并赐田万亩,但公仲连没答应,赵烈侯也只好作罢;其二,公仲连向烈侯荐举牛畜、荀欣、徐越三人实行变革,牛畜进谏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治国;荀欣进言用人要“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徐越进言理财要“节财俭用,察度公德”。烈侯采纳这些进言,任牛畜为师,负责教化;任荀欣为中尉,负责指挥作战和选拔官吏;任徐越为内史,负责征收田租和考核臣下的政绩。上述情况说明,当时的赵国在教化上推行儒家的“王道”和“仁义”,在任官和理财上是依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标准和需要来处理的,这无疑是对奴隶制的“世卿世禄”的一大变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