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赵鼎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词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绍兴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荐举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时,因力争宋之地界,与时宰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再移吉阳军,仍被秦桧所胁迫,致使日日忧愤国事,不食而死。他能诗文,善词。其词多为思念故国河山之作,凄楚峭劲。如靖康之难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一词:“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浇胸臆。”尽见国事飘摇、山河眷恋。有《忠正德文集》、词集有《得全居士词》一卷。资料可见《宋史?文苑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南宋政治家。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南渡后,历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陈战、守、避三策,为御史中丞。绍兴四年(1134)任参知政事,力荐岳飞,收复襄阳,旋改知枢密院事,进拜右相。五年,改左相,次年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和,出知绍兴府。七年,复入朝为相。赞同与秦桧并相,后反受其倾陷,一贬再贬,安置吉阳军(今海南崖县),绝食而死,谥忠简。著作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建炎笔录》、《辩诬笔录》、《家训笔录》等。

在对金方针上,赵鼎在靖康末年主张“祖宗之地不可予人”,反对割地以求和。南渡以后,他提出除非金朝取消让宋称臣,以黄河为界,尽归伪齐故土,始可议和,否则应予拒绝,对金人应“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必须预先做好军事准备。他以为,当今之祸始于熙宁间王安石变祖宗之法,成于崇宁间蔡京用其法治理国家,故而力主罢王安石配享,铲除蔡京余党。他强调“高城深池不足恃,坚甲利兵不足恃”,可以依靠的唯有人民,唯有百姓;而今日横敛加赋,只能失去民心。减轻人民负担。他主张治军应该赏罚分明,以为“国家武功之不立,以军政之不修;军政之不修,以劝赏之不明也”。他认为,当今南宋“如人患羸,当静以养之,若复加攻砭,则复伤元气”,因而反对贸然攻金;主张只有先固根本,壮大自己,才能再图中兴大业。他主张建立巩固的行都,须在战略地带设置重镇以为屏围;建议搜罗人才,训练士卒,鼓励士气,以图恢复中原失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