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起居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起居注

分类:【传统文化】

①官名。掌记帝王言行,即周代左右史之职,两汉以宫廷侍臣任之。魏晋由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始置起居令史,又别置修起居注、监起居注二人。隋代于内史省(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于门下省置起居郎,于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元代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代洪武九年(1376)定设起居注2人,万历年间又命翰林院兼摄。清代以翰林、詹事等讲官兼任,以日讲起居注为官名。②史部分类名目。古代帝王言行记录。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皆成于宫内,已佚。魏晋以后设专职修撰《起居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等均有起居注类。

①史部分类名目。古代帝王的言行记录。汉武帝时曾写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时也曾撰有《明帝起居注》,均成书于宫中。魏晋以后设置过著作郎、起居舍人、起居郎等官,其职掌为编写起居注。唐宋记载起居注最为详细,是修撰史书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起居注的记载渐趋简单,史料价值已远不如前。《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等书均设有起居注类。②史官名。掌记帝王言行,即周代左右史之职,两汉以宫廷侍臣任之。魏晋及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年)始置起居令史,又别置修起居注、监起居注。隋于内史省(中书省)设起居舍人2员。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于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元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起居注2人。万历年间又命翰林院官兼理。清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被选入宫讲论经史者)兼充,以“日讲起居注官”为官名。

史官撰写的皇帝言行录。采取编年体的形式,逐日逐月加以记载。“起居注”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言为 《尚书》。” 这可以看作是 “起居注”的滥觞。据 《隋书?经籍志》,名符其实的 “起居注” 始于西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撰有 《明帝起居注》,《隋书》 又说: “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 魏晋以后,“起居注”改由著作郎执笔。到北魏时,始正式设专官,称 “起居注令史”,负责撰写 “起居注”。后代沿袭了这一制度,历朝皇帝都设有专官来记录皇帝日常的言行。“起居注”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但却是最原始的史料,皇帝驾崩之后,就由史馆根据其“起居注” 编纂成 “实录”,“实录”成书后,“起居注” 也就被焚毁,故历代的 “起居注” 后世皆见不到。即使在当时,“起居注”也是 “绝密档案”,甚至连皇帝本人也不能亲睹。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证 “起居注” 的真实性。据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对负责撰写 “起居注” 的褚遂良说: “卿犹知 ‘起居注’,所书可得而观乎?”褚遂良当即拒绝: “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唐太宗又问: “朕有不善,卿亦记之耶?” 褚遂良回答: “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宋代以后,“起居注”得让皇帝本人过目,史官忌讳也越来越多,不敢有闻必录,而只采录敕旨,虚应故事,“起居注” 的真实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