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轮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轮回

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基本观念之一。众生各依善恶业因,流轮转回于生死之间,有如车轮旋转,故称轮回。流转轮回是对因果报应的一种譬喻。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发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从索解的疑问,儒教往往归之天命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佛教则将宇宙万有包括人生纳入一因果关系链中,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而善因得善报,恶因得恶报,这就是因果报应,简称 “果报”。前世的善 (恶) 因种下现世的善(恶) 果; 现世的善 (恶) 因,则种下来世的善 (恶) 果,所谓“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家把人生死往来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等 “三界”: 欲界,有淫欲与食欲; 色界,在欲界之上,已无淫食二欲,但还有物质障碍;无色界,在色界之上,此界已无一切物质。又有 “六道” 之说,即所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指有 “天福” 而无 “天德” 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前三道又叫 “三善道”,后三道又叫“三恶道”。一切有情众生,在未获得解脱前,都依照因果报应的规律,在 “三界”、“六道” 之间流转轮回,永无终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境界。

佛教教义。梵文Samsara的意译,又作流转,轮转等。音译为僧娑洛。指人生的善恶报应,有如车轮旋转,不断重复;亦指人生的生死循环不已。轮回思想本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之一,佛教沿袭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婆罗门教认为四大种姓以及贱民在轮回中生生世世永袭不可改变。佛教则认为在业报面前众生平等,下等种姓今生积“善德”,下世即可生为上等种姓,甚至生到天界;上等种姓今生有“恶行”,下世亦可生为下等种姓,以至落入兽道,沦为畜生或下地狱。并由此说明人间不平等的原因。即众生今世不同的业力(行为)在来世可以获得不同的果报,贪嗔痴等烦恼可造成恶业,由恶业招感苦报。苦报之果,果上又起惑造新业,再感未来果报,往复流传,轮回不止。因此轮回贯通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包摄六道,即天上、人间、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生即胎生、卵生、化生、湿生。轮回思想在中国佛教及民间都流传甚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