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上京城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辽上京城遗址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初名“西楼”,为契丹(辽)首领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地。神册三年(918)筑建京城,名“皇都”。会同元年(938)改称上京,府名临潢。947年改国号为辽,1120年上京为金兵所破。城由汉城、皇城、大内三部份组成。皇城在北,为契丹族居住区,呈方形,分外城内城。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720米,夯筑城墙残高6―10米,东门安东、西门乾德、北门拱辰尚存废墟。偏北高台即大内遗址。其承天门内有开皇、安德、五銮诸殿址。汉城在南,为汉、渤海、回鹘等族人居住区。呈方形,土筑城墙残存三段,高约4米,周长约6公里。上京城外,现存南北砖塔两座。南塔高约20米,八角七檐空心,为研究辽代建筑实物资料。1972年出土铜币一窖,280公斤,6万余枚,汉、唐、五代、宋币为多,辽币九代11种。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