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达达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达达主义

分类:【文化精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先后在苏黎世、纽约、科伦、西德的汉诺威和巴黎等城市兴起的一种虚无主义艺术运动。其思想根源是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憎恨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它是对艺术传统中所认为神圣的东西的一种抗议。这些艺术家愤世嫉俗,蔑视一切传统价值。反对一切艺术规律,否定语言、形象的思想意义。他们的作品是一种无定形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嘲讽的意味。法国画家杜桑(Duchamp, Marcel 1887―1968)是达达运动的先驱和领导人。他早在1913年创作的《自行车的轮》,就是将自行车的车轮倒插在厨房凳子的顶上。1917年他送往纽约展览会的作品《泉》,则是一个倒置的瓷器小便器,这成了他所有现成物品创作中最为声名狼藉的作品。1919年,他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和山羊胡,并取名为《L.H.O.O.Q》这是对传统艺术的极度嘲讽。其它主要的达达艺术家还有:毕卡毕亚(Francis Picbia 1879―1953)、阿尔普(JeanHans Arp 1887―1966)、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1887―1948)、曼?雷依(Man Ray)、扎腊(TristanTzara)、巴尔Hugo Ball、巴尔(Hugo Ball)、胡森贝克(Richard Hiilsen-beck)等人。

第一次大战时期产生于欧洲的现代诗歌流派。法国诗人查拉于1915年秋在瑞士苏黎世组织了一个青年诗人团体,他们在辞典里随便翻到了一个法文字“Dada”,就作为他们组织的名称。法语Dada是幼儿语,意为“马”。用它作为团体的名称,即表示“一切无所谓”,“一切毫无意义”。其目的在于否定一切传统文学形式和文艺批评。他们对现实生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一概否定,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是无思想的、犹如婴儿的喃喃呓语一样,要用混乱不堪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来表达不可思议的事物。它充分反映了欧洲青年一代因仇恨战争而引起的苦闷、彷徨、厌世的情绪。参加这派的作家有法国的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和苏波等人。1922年达达派内部发生分歧,终于于1924年左右被超现实主义所取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