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述行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述行赋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赋。蔡邕作。序中作者交代了写作该文的时间、背景和缘由。桓帝延熹二年秋,宦官徐璜借朝廷之命,召蔡邕进京弹琴,其时“霖雨逾月”,作者不得已冒雨从陈留起程,行至偃师,称病而归。当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宦官擅权,百姓饥寒交迫,直言之士遭受迫害。作者“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这篇赋以赴京的行程为线索展开叙事、抒情和议论。作品列举与所经都邑、山川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传闻,或凭吊感叹,或臧否议论,在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中,表现出作者对明君贤臣、儒家仁政的追求,对统治者骄奢淫逸、尔虞我诈的憎恶,对奸佞小人祸国殃民的愤慨,对忠义之士不幸遭遇的同情。作者的批判锋芒还直接指向了现实社会,多方描写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文中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暴露了社会的贫富悬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机而无粒。”暗示正是统治者的荒淫奢侈造成了平民百姓的困苦贫穷。对于宦官外戚的骄横猖狂,文中也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不远兮,后乘驱而竞入。”现实的腐朽黑暗使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唐虞眇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涩。”自己既无匡世之才,又为何去京畿呢?“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作者宁愿安居家乡的陋室,吟诵着伤今怀古的《都人士》,以寄托自己的悲愤之情。这篇赋在体制上继承了班彪《北征赋》旅途述怀的传统,构思巧妙,以社会环境的凶险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营造出一种悲苦、凄冷的艺术氛围,烘托作者的悲愤情绪,更加突出了主题。在写作手法上,叙事、抒情和议论水乳交融,历史和现实纵横交织,拓展了文章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该文无论从思想还是从艺术上看,都是一篇优秀的抒怀言志之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